发布时间:2024-12-03作者:来源:点击: 次
点击上方“弘雅书房”→点击右上角“...”→设为★
设置星标后,再也不会错过每一期的精彩文章啦!
投龙,是将写有谢罪、祈愿的文简,与金龙、金钮、玉璧等仪式性器物用青丝捆扎,一并投入山川之中的仪式,又称“投龙璧”“投龙简”“投龙仪”。
简分山简、土简、水简,材质不一,有金、银、玉、铜等多种,金龙也不一定都是用黄金做成。璧随简异:山简礼天,用圆璧;土简礼地,用方璧;水简祭水,用六出璧(六角形璧),配天、地、水三官。绳是青丝绳,钮作环状,有点像戒指。
投龙源自中国商周至秦汉的山川祭祀和盟誓仪式,经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整理、改革和发展形成。在古代祭祀投埋简册和早期道教“三官手书”仪式性文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入了担当神圣信使职责的“龙”。龙被认为是将祈愿文书送达神灵的关键环节。
投龙的最早记录出现于东晋时期,南朝梁时已出现为国家举行的投龙仪式。在推崇道教的唐代,投龙被正式确立为国家仪典,制定了标准的仪式,并为后世留下了数量可观的出土文物。就考古所见,五代吴越国是举行投龙最频繁的地方政权。宋代继承了投龙的传统,在北宋初达到高峰,其后又进一步规范了投龙的场所。金、元、明时期,投龙同样是重要的国家仪典。中国古代的官方投龙活动,结束于明代。
投龙集中体现了中国上古以来的龙、玉、山川、告盟等传统信仰和崇拜,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特有的山川祭祀形式,并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其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良好祝愿,符合当代中国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展览缘起
2019年,浙江省博物馆的《越王时代》展览吸引了李零(展览总顾问),他有幸受邀参观并在西子湖畔发表了演讲,分享了对浙江的深刻印象。他建议馆方以投龙简为基础,联合其他博物馆举办“投龙”主题展,得到了积极响应。
李零在研究秦骃玉版时,就梦想着深入探索投龙文化。在泰山观日出时,他回忆起法国汉学家沙畹,其对投龙文化的研究充满热情。2017年,李零在法国远东学院纪念法国汉学200年时,特别提到了沙畹。沙畹的《泰山》和《投龙》是其研究的起点和终点,但许多出土文物他未能见到,后者更是在他去世后才发表,鲜为人知。李零视其为未完的故事,期待继续探索。
2024年恰逢农历甲辰龙年,浙江省博物馆和其他机构联合举办了《投龙——从山川祭祀到洞天福地》展览,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聚焦于“投龙”这一主题的展览,展览将展示中国自古以来的山川信仰和投龙祭祀内容。以此纪念沙畹并庆祝中国在该领域的百年发现。展览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展览概况
展品汇集了中国历代山川祭祀和投龙仪式文物,共计约230件(组),分别来自全国40家收藏单位,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展品为首次公开,展览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
山川有灵——先秦秦汉的山川祭祀
上古以来,山川就成为崇拜与祭祀的对象。早期山川具有双重神圣性,他们既是国家疆土的象征,又是自然之神,可主水旱、可证盟约、可消灾去病。先秦时期形成的山川的形象与功能,对后代影响至深。秦汉时代,“五岳四渎”祭祀体系形成,是古代统一王朝国家祭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川祭祀和盟誓仪式中均以玉为先导,辅以车马、牺牲等祭品,或沉或埋,这些制度在后代的投龙仪式中得到了沿用。
战国 秦骃玉版甲版 上海博物馆藏
谷纹玉璧 战国至西汉 1993年陕西华山黄甫峪出土
素面玉璧 战国至西汉 1993年陕西华山黄甫峪出土
侯马盟书 春秋 山西博物院藏
兽面纹鼎 商 1976年湖州安吉三官乡周家湾村出土
铜爵 商 1976年湖州安吉三官乡周家湾村出土
青玉环 玉猪 青玉玦 商 湖南宁乡黄材王家坟山“戈”字商代提梁卣中所出 湖南省博物院藏
玉觿(xi) 玉兽 商 湖南宁乡黄材三亩地云纹大铙中所出 湖南省博物院藏
嵌绿松石圆雕兽面纹石器柄 商 1976年湖州安吉三官乡周家湾村出土
案足 商 1976年湖州安吉三官多周家湾村出士 安吉县博物馆藏
玉管 商 湖南省博物院藏
《峄山刻石》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 清拓本 浙江省博物馆藏
《封龙山颂碑》 东汉延熹七年(164年)清拓本
道教符号封泥 东汉-三国 2017年浙江湖州市妙西乡大山顶出士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斩鬼使者”封泥 东汉-三国 2017年浙江湖州市妙西乡大山顶出士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直达小程序 ↑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冰冰 ]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linjiaqi1063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