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读者活动

麈谈——晋唐宋元书画题跋艺术展

发布时间:2024-12-03作者:来源:点击:

分享到:

图片

点击上方“弘雅书房”→点击右上角“...”→设为★

设置星标后,再也不会错过每一期的精彩文章啦!  

图片



图片
图片



书画


图片


图片



图片




“题跋”是中国书画独有的一种文化。西方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
 ——陈传席





一、何为“题跋”





题跋,是中国古代早已存在的一种文章样式,清代学者段玉裁注释《说文解字》“跋”中有言:“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可以看出,一开始题跋的出现是从属地位,是书籍或书画等作品的一部分。


书画题跋可以说是其中精彩纷呈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还能够从中感受古人的精神世界与交友圈际。书画题跋是中国书画特有的构成元素,它将文字与图像完美融合在一起,不仅具有艺术性,还具有文学性与史料性。


图片







二、题跋的发展




据史料显示,文字与图像的结合早在先秦已有所体现,最晚到六朝隋唐时期,广义上的题跋已经形成。至宋元兴盛、明清极富。




唐以前


图上题字据文献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已经出现。《汉书》中记载在汉宣帝时期其为表彰肱股之臣苏武等人,便命人“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汉灵帝也曾命蔡邕画五代将相并作赞与书,画、书、赞被时人称为“三美”;到了东晋时期,也有文献记载王廙为王羲之画《孔子十弟子图》并书写了长赞以示敦勉之用。


图片

孔子弟子像图卷(局部)



唐以前的法书名画收藏者仅以押署方式记录,而不钤印。《历代名画记》卷三就有记载:“前代御府,自晋、宋至周、隋,收集图画,皆未行印记,但署列当时一人押署。”


到了隋唐之时除了押署以外还增加了“跋尾”,即书画题跋的滥觞。据史载:“贞观年间,河南郡公褚遂良等监督书画装裱,均记入当时鉴定者之押署、跋尾、官爵、姓名......”这表明在唐初期题跋的形式初步形成。


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杭州钱塘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褚遂良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是其编撰的一部书学论著集,一共有十卷。其中卷四记载“唐褚河南《拓本<乐毅>记》”条时就将其时参与鉴藏的人员品评意见都记录了下来:


图片


名称:乐毅论摹本(碑林藏拓本)

作者:褚遂良

材质:纸本墨拓

作品类型:中国书法;金石碑拓

艺术时期:唐代



“贞观十三年(639)四月九日,奉敕内出《乐毅论》,是王右军真迹,令将仕郎、直弘文馆冯承素摹写,赐司空、赵国公长孙无忌,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梁国公房玄龄,特进、尚书左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特进、郑国公魏征,侍中、护军、安德郡开国公杨师道等六人,于是在外乃有六本,并笔势精妙,备尽楷则,褚遂良记。”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快雪时晴帖》来考察早期的题跋情况。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琅琊(临沂)人,后迁会稽,有“书圣”之美誉。王羲之诸体兼善,尤以行草名世,自成一家之法。《快雪时晴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学界目前论断为唐人摹本,因此能够通过其考察当时真实的时代面貌。


图片


名称:快雪时晴帖

作者:王羲之

尺寸:23cmx14.8cm

材质:纸本

作品类型:中国书法

艺术时期:魏晋南北朝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在一个雪天,王羲之写信给自己的好友张侯,“侯”为尊称。该作品左下角有“君倩”两个小字,这便是唐高祖时期任文物典藏官的薛君倩的押署签名。


图片



再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定武本《兰亭序》中也可以看到一“僧”字押署。以上押署形式便是早期的题跋形式,一般是直接体现在作品之中或字里行间。


图片


名称:定武兰亭真本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



唐代以前绘画题跋实物作品较少,现由大英博物馆藏的《女史箴图》和波士顿美术馆藏的《历代帝王图》中,都配有题记说明,可以看做早期的题画形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


名称:女史箴图

作者:顾恺之

尺寸:24.37cmx343.75cm

材质:绢本设色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中国书法

收藏机构:大英博物馆

艺术时期:魏晋南北朝



《女史箴图》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箴”有规劝、警戒之意。历史记载晋惠帝时,贾后专权善妒,于是张华作《女史箴》一文来讽刺她,也借此来教育宫廷妇女。《女史箴》以历代贤妃事迹为描述对象,由东晋顾恺之所绘《女史箴图》,现存世一为唐摹本,原画有12节,现存自“冯媛当熊”到“女史司箴,敢告庶姬”9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宋摹本,多出两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


名称:历代帝王图

作者:阎立本

尺寸:51.3cm x 531cm

材质:绢本设色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

收藏机构:波士顿美术馆

艺术时期:唐代


传阎立本所绘《历代帝王图》描述的是13位帝王,分别为前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宣帝陈顼、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每个帝王独立成一组,一般有两名侍者,其中陈后主只有一侍,而陈宣帝则随有十侍。


作画者巧妙利用人物的神态与旁边的人物形成呼应之态,给人一种穿越时代的人物互动起来的效果。


图片


图片


基本每段图像均有一段榜题,有的比较简单,仅仅介绍帝王,有的还记载了在位时间与政绩。例如:“后周武帝宇文邕,在位十八年,五帝共廿二五年,毁灭佛法、无道。”画中题记有学者认为有欧阳询、虞世南之风格特征,推测为唐人所题。


以上都可看作是唐以前或更早以前的书画题跋的滥觞,通过以上作品分析可以看出早起的书画题跋多采取押署跋尾的形式,文本内容简单且尚未形成单独的篇章,而只是画作中的一小部分,这可以视为题跋的早期形式。



北宋


绘画至宋代迎来一个新的局面,北宋初期还设立了专门的政府绘画机构“翰林图画院”,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画家聚集于此,可看作书画题跋的兴起时期。


纵览北宋时期的绘画作品可以看出,此时除了作者的姓名外,有些还题有作画的时间、画家身份信息等,并且往往会书写在隐蔽之处。北宋宫廷画作中的画款多出现在画面的左边缘,且此时期“藏款”现象比较突出。


图片

名称:宣和殿双安图页

作者:佚名(宋)

尺寸:67.8 cmx 88.6 cm

材质:绢本设色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

收藏机构:弗利尔美术馆

艺术时期:宋代


辽宁省博物馆藏的《薇省黄昏图》中可以看到作者款“赵大亨画”就是隐藏在石绿之下;


图片



图片


名称:薇亭小憩图

作者:赵大亨

尺寸:24.5cm x 25cm

材质:绢本淡设色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石渠宝笈名作珍赏

收藏机构:辽宁省博物馆

艺术时期:宋代


此图是一幅表现士人恬适生活的小景作品。庭院凉亭,树茂花繁,一人憩息于亭中凉床之上,充满清幽恬淡的情调。

关于作品名称,清代鉴藏家梁清标旧题“薇省 黄昏”,《石渠宝笈续编》亦从其名。近代有两种 认识:一是“薇省黄昏”与画意不尽贴切,应称 “薇亭小憩图”,见《中国美术全集》;一是杨仁 恺认为梁清标将荔枝误为紫薇,故应更名为“荔院 小憩图”,见《国宝沉浮录》。



另外,还有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读碑窠石图》,作者李成,画一位骑着驴的老人在古碑乾观看碑文的场景。仔细观画,可以发现在碑的侧面题有“王晓人物,李成树石”款字,这有可能是一件合作。


图片


图片


名称:读碑窠石图轴

作者:李成 王晓

尺寸:126.3cm×104.9cm

材质:绢本设色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历代绘画大系

收藏机构:大阪市立美术馆

艺术时期:宋代



一直到北宋末,李唐的《万壑松风图》中的款识也是落在画面中的后山之上,不仔细观察可能会被忽略。


图片


图片


名称:万壑松风图轴

作者:李唐

创作时间:1124

尺寸:188.7cmx139.8cm

材质:绢本淡设色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石渠宝笈名作珍赏;历代绘画大系

收藏机构:台北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宋代


北宋时期的绘画款题基本是简洁的作者姓名“某某”或“某某画”等,并且多采用隶书题跋。或许这便可看做是北宋宫廷画家用来表明身份之举,但又不想破坏画面整体感的做法。


除了宫廷画家外,北宋还有士人书画更是将书画题跋推向高潮。


明代《绘事微言》载:“宋院画众工,凡作一画,必先呈稿本,然后上其所画山水人物花木鸟兽,多无名者。”所以整体而言“院画无款”,而绘画题款始于文人。清代方薰概括:“款识题画,始自苏米,至元明人而备。”很明显这里指的是自宋代文人才真正意义上开启了书画题跋时代。


清代钱杜的《松壶画忆》对书画题跋的概括可帮助理解其大致发展历程:


“画之款识,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罅,大约书不工者多落纸背。至宋始有年月纪之,然犹是细楷一线,无书两行者。惟东坡款皆大行楷,或有跋语三五行,已开元人一派矣。元惟赵承旨犹有古风,至云林不独跋兼以诗,往往有百余字者。元人工书,虽侵画位,弥觉其隽雅。明之文沈,皆宗元人意也。”


这段话或可帮助我们对题跋的发展时期特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早期的书画题跋都只简单落款识,不写跋语,并且落款书体工稳偏小,至苏轼才以挥洒的大行楷采取多行形式入跋,并且开启了士人郊游群题的先河。


如果说士人书画将题跋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那么士人“群体”才真正赋予了题跋最高意义。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小楷作品《道服赞》可以体现文人题跋的另一特征:即对作者的人品和作品的讨论开始出现在题跋中,这是范仲淹为友人所作的一篇赞文。该作品后附四位北宋士人题跋,分别是文同、吴立礼、戴蒙,另外还有黄庭坚(据说是后人抄录其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


名称:宋代 范仲淹 楷书道服赞卷

作者:范仲淹

创作时间:北宋1052年以前

尺寸:34.8cmx47.9cm

材质:纸本手卷

作品类型:中国书法

艺术时期:宋代


文同题跋:


“希道比部借示文正词笔,观之若侍其人之左右,令人既喜而且凛然也。熙宁壬子孟夏丙寅,陵阳守居平云阁题,石室文同与可。”


图片
图片


钤“东属文氏”朱印。这段题跋可以看出文同对范仲淹的评价与赞赏之情,还可以看出题跋的时间和地点。


其后吴立礼题:


“获观文正公之词翰,淳重清劲,如其为人,每展卷讽诵,未尝不想见风采。何名德之重,使人爱慕如此深也。富川吴立礼题。”


图片
图片


戴蒙书跋:


“窃观范文正道服赞,文淳笔劲,既美且箴,以尽朋契之义,有以见高阳公之德矣。传曰,不知其其视其友,谅哉。熙宁壬子年十一月甲子吴兴戴蒙正仲题。”


图片



还有一归于黄庭坚名下的小楷题跋:



“范文正公当时文武第一人,至今文经武略,衣被诸儒,譬如蓍龟而吉凶成败不可变更也,故片纸只字士大夫藏之,世以为宝,至其小楷笔精而瘦劲,自得古法,未易言也,黄庭坚书。”


宋代文人书画题跋的价值在后来的发展中甚至一度超越很多原作,许多经典的书论或论书诗、论画诗通过题跋流传下来为人所晓。


例如黄庭坚给苏轼的《寒食帖》题跋就成为书法史上的一个亮点:“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图片

黄庭坚跋苏轼《寒食帖》


图片

名称:寒食帖

作者:苏轼

尺寸:34cmx119.5cm

材质:纸本手卷

作品类型:中国书法

收藏机构:台北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宋代


苏轼作为宋代“尚意”的先驱,在文学与书法史上都有卓越的地位。黄庭坚称苏轼作此诗作或已经超过唐代诗仙李白,其书法更是集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五代杨凝式、和北宋初期李建中等之长处。由此可见,此件作品之所以能被历代书家推崇并推为“天下第三行书”确不仅仅书法艺术而已。


题跋在宋代士人的推波助澜下已经变得丰富起来。除了形式与内容的丰富,宋代文人题跋还表现出一定的天真烂漫、无拘无束,不再考虑“法”的约束,而是一任自然,随心所欲然又不失雅致。


例如米芾的一件《中秋诗帖》,又称作《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这是米芾在登临海岱楼时写下的一首诗:“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随后于诗后写到:“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可以看到,从“好”字开始便横向书写,后将诗又书一遍,只是将最后的“西轮”改为“东轮”。


图片


名称: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

作者:米芾

尺寸:25.2cmx36cm

材质:纸本墨笔

作品类型:中国书法

收藏机构:大阪市立美术馆

艺术时期:宋代




南宋


书画题跋进入了发展与成熟期,士人自题、他题、群题与请题均已出现。除此以外,南宋开始将题跋作为书画鉴藏真伪的重要部分。


图片

名称:宋诸名家墨宝册 宋米友仁书尺牍

作者:米友仁

尺寸:25.7x21.2cm

材质:纸本墨笔

作品类型:中国书法

收藏机构:台北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宋代



米友仁是南宋时期为宋高宗十分信任的书画鉴藏家,《古今画鉴》记载:“宋高宗每搜访至书画,必名米友仁鉴定题跋,往往有一时附会迎合上意者。尝见画数卷颇未佳,而题识甚真,鉴者不可不知也。”


例如文彦博的《行草书三札》中米友仁跋:“潞公于草法极留心,家中旧亦藏数纸,今不复有。忽观此书,想见其功业之伟,缙绅先觉余韵,灿然在目,是可叹赏。米友仁元晖跋。”


再如《宝真斋法书赞》第十九卷“米元章灵峰行记帖”记载:“易安居士一日携前人墨迹临颜,中有先子留题,拜观不胜感泣。先子寻常为字,但乘兴而为之。今之数句,可比黄金千两耳,呵呵。敷文阁直学士、右朝议大夫、提举佑神观友仁谨跋。”


图片

名称:宋贤书翰册 宋 米芾尺牍

作者:米芾

尺寸:28.7x37.7cm

材质:纸本墨笔

作品类型:中国书法

收藏机构:台北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宋代



从这段题跋中我们可以看出米芾在看到自己父亲留下的真迹时感动之情溢于言表。人生在世,匆匆百余年,命之有时,而书迹却延长了其生命。在米友仁心中,再看到父亲亲手书写的笔迹,哪怕只言片语却已胜却千两黄金矣!


从这里可以看出此时期的书画题跋已经与唐代及以前的题跋产生明显不同。唐及以前更多地通过题写押署的方式,但在这段题跋中已然明显流露出了跋者的一件、观点以及态度。


除了书跋外,可以再看一副南宋的绘画题跋之作,《潇湘奇观图》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米友仁代表作,作者以长卷的形式展现了江南优美的湖光山色。随着画卷的展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远处云雾弥满下的山,到画卷的中段可以看到主峰高高耸起。画卷的末端又渐隐入一种远淡之境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


名称:宋代 米友仁 潇湘奇观图卷

作者:米友仁

尺寸:19.8x289cm

材质:茧纸本墨笔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中国书法;石渠宝笈名作珍赏;故宫名画记;历代绘画大系

收藏机构:北京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宋代


该画卷本幅后有米友仁自题一段,从中可以看到米芾的生活轨迹:“先公居镇江四十年,作庵于城之东高岗上,以海岳命名,一时国士皆赋诗,不能尽记......余平生熟潇湘奇观,每于登临佳处,辄复写其真趣成长卷以悦目,不俟驱使为之,此岂悦他人物者乎、此纸渗墨,本不可运笔,仲谋勤请不容辞,故为戏作。绍兴乙卯孟春建康□□官舍,友仁题。羊毫作字,正如此纸作画耳。”


南宋时期士人群题的现象较多,例如南宋前期的《西塞渔社图》。该图中共有10位南宋士人题跋,这些题跋已经可以说明当时文人已经开始了规模化的郊游情形。士人的题跋内容或是对当时郊游情况的记录,或是对作品与作者的赞赏,又或者是自作诗词对画作中相关美景的叙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


名称:西塞渔舍图卷

作者:李结

材质:绢本设色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历代绘画大系

收藏机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艺术时期:宋代


总而言之,文人书法题跋赋予了画作更多的人文内涵,也让书画题跋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艺术形式被世人所关注与继承。如今,斯人已逝,幸有佳作可遣怀。



元代


书画题跋到了元代开始成为作品形式的一部分,题跋与绘画相互补充又互相独立。书法题跋的形式也开始变得丰富多样。整体上元代书画题跋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开始“以诗入画”;其二,开始出现了作者“重复题跋”现象;其三,引首开始出现大字题额现象。


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是以诗入画的杰出代表,现藏上海博物馆。


图片


名称:梅花图

作者:王冕

创作时间:1355

尺寸:67.7cmx25.9cm

材质:纸本水墨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

收藏机构:上海博物馆

艺术时期:元代


该幅《梅花图》中有王冕自题五首:其一


“城市山林不可居,古人消息近何如。年来懒做江湖梦,门演梅花自读书。王元章作。”


其二


“明洁众所忌,难与群芳时。贞贞岁寒心,唯有天地知。冕。”


其三


“冰雪团花缀玉枝,更于何处问春机。绝怜蜂蝶无知识,争逐残红上下飞。”


其四


“山中昨夜雪初霁,窗前梅花参差开。卧看枝上月初满,梦到江南春已回。可笑阿娇贮金屋,却怜姑射下瑶台。故人知我有清兴,携取双鱼斗酒来。”


其五


“江南十月天雨霜,人间草木不敢芳。独有溪头老梅树,面皮如铁生光芒。朔风吹寒珠蕾裂,千花万华开白雪。仿佛蓬莱群玉妃,夜深下踏瑶台月。银霜泠□动清韵,海烟不隔罗浮信。相逢谩说岁寒盟,笑我漂流霜满鬓。君家秋露白满缸,放怀饮我千古觞。兴酣脱帽恣槃礴,拍手大叫梅华王。五更窗前博山冷,幺风飞鸣酒初醒。起来笑挹石丈人,门外白云二万顷。乙未年春正月新写于草堂。”


从构图看,作者画倒着的梅花一枝,周围的题跋“随形附势”,题诗与画面主体相得益彰,应该是在画作前就已经有此章法安排。这便可以看出在这个时期其实书法题跋已经成为画面的主要部分。


在宋代的绘画题跋作品中,画者和题者一般题跋和题识仅一次,在元代开始出现作者“再题”的现象。并且这种题跋形式的开创者是元代书法翘楚赵孟頫。居有关学者研究统计:赵孟頫曾在20年后重题过《禊帖源流卷》,在40年后又题《杜甫秋兴诗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


名称:杜甫秋兴八首长卷

作者:赵孟頫

创作时间:1282前后

尺寸:23.5cmx261.5cm

材质:纸本

作品类型:中国书法

收藏机构:上海博物馆

艺术时期:元代



图片


初题:


“右少陵《秋兴八首》,盖古今绝唱也。沈君以此纸求书,因为书此。纸短,仅得四首耳。子昂题。”


重题:


图片



“此诗是吾四十年前所书,今人观之未必以为吾书也。子昂重题。至治二年正月十七日。”


通过赵孟頫的再次题跋可以进一步真实反映出其早期书风到晚年书风的转变过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


名称:五牛图卷

作者:韩滉

尺寸:20.8cmx139.8cm

材质:纸本设色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石渠宝笈名作珍赏

收藏机构:北京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唐代



另外对赵孟頫对《五牛图》前后进行的三次题跋中也可以看出其对画作的不同认识与其心境的变化,还能够推断出作品递藏的依据。


首跋:


图片



“余南北宦游,于好事者家见韩滉画数种,集贤官画有《丰年图》《醉学士图》最神,张可与家《尧民击壤图》笔极细。鲜于伯几家《醉道士图》,与此《五牛》皆真迹。初,田师孟以此示余,余甚爱之,后乃知为赵伯昂物,因托刘彦方求之,伯昂欣然缀赠。时至元甘八年七月也。明年六月携回吴兴重装。又明年,济南东仓官舍题。二月既望,赵孟頫题。”


次跋:


图片



“右唐韩晋公《五牛图》,神奇磊落,希世名笔也。昔梁武欲用陶弘景,弘景画二牛,一以金络首,一自放于水草之际,梁武叹其高致,不复强之,此图殆写其意云。子昂重题。”


三跋:


“此图仆旧藏,不知何时归太子书房。太子以赐唐古台平章,因得再展,抑何幸焉。延祐元年三月十三日,集贤侍读学士正奉大夫赵孟頫又题。”


此时期类似的“重题”大量出现,体现出文人书家的创作亦或者是收藏已经进入成熟,相应的书画题跋也已成熟。


书画中引首题额的大字在元代开始出现,傅申先生指出:引首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碑刻,因为碑刻顶端有碑额,一般采取篆书书写。知道元代以前,手卷中尚未出现大字作引首。


元代赵孟頫的《湖州妙言寺记》与赵雍书张渥《竹西草堂图》,杨谦书邹复雷《春消息图》均有大字引首。


元代中期书画中“大体量”题跋的出现,再到后期士人的群体雅集类题跋,其实已然开启了明清群体题跋的风气。题跋的功能也开始逐渐从早期的押署鉴定脱离,更多的是通过题跋来体现书画家群体交游的痕迹。







结语



图片



麈谈,可以理解为“闲谈”,古人多用以指“清谈”。书画题跋之于绘画的角色就像是闲暇时分友人相聚时在一旁或闲谈、或吟诵,遂名之为“麈谈”。

总之,书画题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得到了不断丰富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中国传统书画中的独特艺术魅力。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图片




弘雅书房公众号长期接受投稿,

点击此处查看详情

图片

↑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直达小程序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图片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明溪 ]

投稿邮箱:linjq@artlib.cn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linjiaqi1063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