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读者活动

阅读设计在中国

发布时间:2024-06-25作者:来源:点击:

分享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发挥和加强图书馆在美育教育方面的作用,为读者提供多元化、更具吸引力的阅读推广形式,推进阅读和美育的深度融合发展,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拟举办2024年度“艺术与阅读”美育展览活动。


图片


策展单位:东莞图书馆




- 前言 -


文明从文字开始,以文献奠基,以阅读而深入而扩大。在人类文明的几大源头当中,基于象形基础之上的文字体系,唯有汉字文化圈绵延未断。造纸术、印刷术故乡的中国,诞生了世界上最为丰富而延续的文献体系,其文化特别的人文性更从天子以至庶民,强调读书,几乎一以贯之。东莞图书馆策划《阅读设计在中国》,意欲梳理阅读设计的历史脉络、当下成就,为未来推进社会阅读探索方向。

展览分三部分。“纸与屏”从广义书籍的载体形态出发,梳理书籍演变的全过程,可以说,每一次材料的革命,都极大降低了书籍生产的成本,扩大了知识传播的范围,社会越来越“读得起”。“文与图”,从读物的图文关系入手,总结在不同历史时段,图文互相配合、增进阅读理解的基本特征,或者说,图文搭配越来越让读者“读得懂”。“场与人”,任何阅读都发生在一定空间当中,图书馆就是因阅读而存在的公共空间之一,其使命之一就是促进阅读,因而其环境、氛围以至所有活动,莫不为读者乐意亲近、真诚认同而设计,也就是让读者“读得进”。

阅读通向未来深处。您我一起阅读,中国就愈发书香。






- 纸与屏 -


序言


从“纸读”走向“屏读”,每次书籍设计的范式转移,都为信息传播的广度、深度、速度、形态带来革命性变化,都极大更新了知识生产知识消费的面貌,从而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乃至价值体系带来巨大转变,并为后继的工艺革新,提供进阶的动力与可能。每一次的载体演化,都促成阅读语境的新变局。

与之同步,阅读作为一种涉及信息传播和审美感受的多重体验,其需求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也不断对书籍设计提出新问题。本部分展览通过梳理传统书籍的演变、现代书籍的革新以及屏读探索三个维度,展示书籍的载体形态和表现方式的演变脉络,为探索书籍的发展形态与阅读的未来走向,提供可能的启示。



- 印刷术的发展 -


雕版印刷:公元7世纪前期

唐朝初年发展出雕版印刷术

图片

( 唐咸通九年(868年)雕版印本《金刚经》)


胶泥活字:北宋庆历(1041年-1048年)

宋代毕昇创造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图片

(沈括《梦溪笔谈》关于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记载)


金属活字:15世纪50年代

德国古腾堡在欧洲推出金属活字印刷术,金属活字特别适应字母为单位的拼音文字,印刷术获得迅速发展。

图片

(1455年古腾堡印制的第一部《四十二行圣经》)


激光照排:19世纪初-20世纪

19世纪初,西方印刷技术、设备随着西方传教士进入我国。1980年,王选等人用激光照排系统成功地排出了一本《伍豪之剑》的样书,标志着中国印刷逐渐告别“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

图片

(《伍豪之剑》样书)


“数与网”时代:数字印刷、3D打印等技术,为书籍的创意设计、个性化制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图片

(3D打印)



便于翻阅的装订设计 -


图片

卷轴装——古人藏书,皆作卷轴

图片

经折装——卷舒之难,因而为折

图片

旋风装——回旋翻看,迅疾如风

图片

蝴蝶装——久而折断,分为簿帙

图片

包背装——厚纸作皮,不见线眼

图片

线  装——折口外露,订口穿线

图片

精简通行——典藏便携,各取所需



-适用为上的开本设计-


书籍开本的大小取决于书籍的内容、容量、用途和阅读对象,它可以明显地导致阅读行为方式的不同、影响阅读环境的选择,从而对人们的阅读心理过程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时,开本是读者看书刊时产生的第一印象,因此开本也有一定的表述意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打开书籍之门——书籍封面设计-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除保护书籍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的表现,来体现书的内容和主题,从而给读者以艺术享受,并让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

图片



-简约而不简单——封面的色彩系统-

不同色彩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反应。得体的色彩搭配,能与书籍内容相得益彰,锦上添花。反之则可能葬送一部作品。配色上,一种书的封面用色一般不超过三种,少用对比色,多用邻近色。

同时,成熟稳定的色彩系统也是出版社品牌形象的一部分,通过固定的色彩系统,可以体现出版社独特的品味追求和人文气质,甚而积淀为读者的稳定消费标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书的窗口——书脊-

书脊具有提示和引导作用书脊的文字可以表达书籍的名称和相关信息引导读者了解图书信息。

18世纪,开始出现了多卷从书,为了便于读者区别不同单册书商将卷次印刷在书脊上,自此书脊上开始出现文字书脊一般会出现作者名、译者名、卷次、期次及出版社名称等读者通过书脊就可以大致了解书籍的基本信息。

图片

《钦定四库全书》

传统线装书的书籍通过书脊、封面的色彩可以区别不同图书部类主题。

图片

《国学备览》(典藏版12卷)

《国学备览》精选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名著81部,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每册书的内容都在书脊有明确注明,方便查找。

图片

书脊上的LOGO


由于书脊空间有限,出品方往往会在书脊上印上出品方或丛书系列LOGO。



-书籍的身份证——版权页-


版权页是记载知识产权所有者等一切信息的页面。它显示有关本书的各种责任信息,便于发行机构、图书馆和读者查阅。版权页是甄别正版盗版的重要参考。

南宋中叶,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版权声明,称为牌记(也称墨围)。眉山程氏刊印的《京都事略》一书后有“眉山程舍人宅刊印,已申上司不许覆板”,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世界上最早印在书上的保护版权文字。

图片

眉山程氏刊印的《京都事略》牌记

图片
图片

美丽的京剧


《美丽的京剧》的版权页被设计成类似京剧剧目单的结构。



-从一个字到一本书——版面设计-


通过版面设计,可以更清晰、条理、直观地阐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以方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书籍的主题和构思,增加读者对文章逻辑链条的把握和理解。通过改变文字的编排方式和字形字体,可以给读者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

图片
图片

《历史的“场”》


书中通过多种的排版方式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



-目录页设计-


一本书中,目录页是揭示图书内容和篇章结构的“航标”。读者可以根据目录快速定位到所想要阅读的章节内容。

图片

《DK博物大百科》目录



-注释设计-


注释是书籍内容的重要组成,是专为读者架构的理解作品的桥梁。

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书籍注释。中国古代将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注释细分为注、释、传、笺、疏、章句等。注释的内容范围很广,字词音义、时间地点、人物事迹、典故出处、时代背景都可以是注释对象。

图片

《尔雅》影印本


图片

《青春版红楼梦》内页注释



-众里寻他千百度——图书的检索-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引爆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段文化繁荣期,各流派着述纷起,逐渐产生出文献分类的需求。孔子率先分类整理了古文献,编成《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成为古代最早有史可据的文献分类。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正式出现以刘歆的《七略》为标志,至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成熟。

图片

 《汉书艺文志》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该作品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仍存六艺、诸子、方技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


图片

《隋书·经籍志》


正式确定了四分法及经、史、子、集的部类名称。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四部系统综合性的分类目录。


图片

 中图法简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新中国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


在没有使用电子计算机之前,人们在编制分类法的同时提出了主题法。主题法以特定的事物、问题、现象,即以主题为中心集中信息资源,以字顺为主要检索途径,并通过参照系统等方式揭示主题词之间的关系。

图片

《太平御览》


宋朝《太平御览》中的“天”标题下有“日月、星辰”等小标题,在“地”的标题下有“地名、地震、河流”等小标题。

图片

《永乐大典》


明朝《永乐大典》提出“以洪武正韵为纲,以韵统字,以字系事”一套完整的音序主题排列法。


图片

《新华字典》(第12版)


收单字13000多个,收带注解的词语3300多个。字典正文以音序排列,设置部首检字表,所有字词按楷书的写法分为两部,以便查检。



-阅然纸上-


阅读是一种需要互动参与,调动多种感官共同作用的信息接收过程,翻阅触摸、眼看心读缺一不可。在新的阅读中,书籍设计通过增加了视觉以外的其他感官设置,比如加入互动设计、感官体验设计,让书籍设计变得立体起来。


图片

立体书《打开故宫》


图片

互动书:《S.忒修斯之船》  作者: [美] J.J.艾布拉姆斯 / [美] 道格·道斯特


图片

香味书:《来,闻闻大自然的味道》

图片

发声书;《宝宝点读认知发声书》



-纸屏结合的跨界阅读体验设计-


在数字化阅读的浪潮下,实体书籍吸收了电子书籍和相关设计的长处和优点,将书籍设计与多媒体结合、与虚拟现实结合、与体验设计结合,从单一纸质载体走向多元载体,从静止阅读方式走向动态阅读方式,从单向信息传递走向双向信息交换。在跨界浪潮的推动下,书籍设计有了新的特征和方向。


图片

《谜宫·如意琳琅图集》

故宫首本创意互动解谜书籍。书中包含30多个环环相扣的谜题任务,引入与书本阅读配套的手机端软件,打破单纯的文字阅读体验。

图片
图片

 《跨超本红楼梦》

集影视、音乐、游戏、增强现实体验、线下实景体验等多种互动模式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出版物,实现了经典文学与数码技术的完美结合,荣获2014年“中国最美的书”。




图片

《青春版·红楼梦》

随书推出App“红楼”,包含在线辅助阅读工具,在线资料检索,“万人读红楼”社区等功能。



-全新的媒介——电子阅读器-


电子阅读器是利用电子墨水技术提供类似纸张阅读感受的新式阅读设备。

1998年,第一台商用阅读器火箭电子书连同此后的软书(Soft Book)面世。

2004年,索尼公司推出Librie电子书阅读器,标志着阅读器行业进入一个新时代。

2007年,第一代Kindle阅读器上市,全球掀起电子书阅读热潮。

图片

Kindle 发展历程图 



-焕然一新——属于你的电子书-


为了让电子书更贴近纸质书的质感,移动阅读App通常使用接近纸张的色彩或肌理充当阅读的背景色,还设计了类似纸张的翻页动画,以模拟纸本阅读的习惯。

为适应不同的需求和阅读人群,电子阅读器和移动阅读App可根据读者的需要,自行选择合适的阅读模式,提供不同的阅读感受,以适应不同的阅读场景和阅读偏好,创造属于自己的电子书。

图片

Kindle App《我们仨》效果图


图片

Kindle App调整界面


以Kindle App为例,通过右上角的“Aa” 按钮,可以调整阅读界面的排版样式。      



-量身定做的字体-


当屏幕替代纸张成为阅读媒介,二者之间字体的选择就有区别。通常衬线字体适合印刷使用,而无衬线字体更适合屏幕。

图片
图片

  衬线体/无衬线体  


-即时解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随时查询各个词语的含义,使阅读更为便捷,节约了大量必须用于翻检的时间,降低了检索的难度。

图片

Kindle 字典

Kindle电子阅读器为用户提供了10多种字典,包括《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现代英汉词典》等。



-阅读不再孤独-


数字阅读带来的交互式阅读体验,开启人人皆读者、人人皆作者的阅读盛宴。这种参与式的阅读一方面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聚集有相同兴趣的用户,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信息的多向传播。

图片

在线书评

腾讯推出社交型移动阅读App“微信读书”,理念是“让阅读不再孤单”。微信读书把首页留给动态的“发现”页面,推送包括“好友在读”在内栏目。另外,读者还可将自己的读书感想随时发布到App上。



-阅无所限-


移动阅读App会根据读者目前在读的书籍,通过大数据分析,准确掌握读者的个性特征、爱好和需求,为每位读者提供能满足其阅读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同时,移动阅读App还会根据全网用户的购买、学习、分享情况,整理出热门榜单,为读者提供高效、经济、可靠的个性化阅读服务。

图片

Kindle App 猜你喜欢


图片

得到App 热门榜单



-活灵活现-


交互式阅读


互动式电子书将视频、音频和互动性结合在一起,它本质上是一个应用软件,用户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声音、景象、触碰等交互式体验


图片

胤禛美人图App

故宫博物院出品的首个iPad应用。此应用介绍美人妆容发饰、室内家具装潢、器物陈设、图案隐含寓意等方面,引领用户亲历古色古香的生活场景


有声读物的出现,使用“耳朵听”代替用“眼睛看”成为可能。有声读物具有解放双眼、伴随性、趣味性等特点,有助于满足视障人士和低幼儿童的阅读需求,方便人们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阅读。

图片

喜马拉雅FM


VR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VR阅读,就是把VR技术与传统的书籍结合,为读者创造一个呈现书中内容的虚拟环境,让读者身临其境。

图片

沉浸式阅读体验



-没有围墙的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用数字技术存贮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

图片

古腾堡计划

古腾堡工程是最早的数字图书馆,肇始于1971年,由志愿者参与,致力于文本著作的电子化、归档及发布。其中的大部分书籍都是公有领域书籍的原本。

图片

国家数字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国内最早研究数字图书馆的机构之一。截至2018年底,国家图书馆资源总量已经达到1960.91TB。




- 文与图 -


文字最初的灵感跟图像密不可分。中国人的方块汉字,苏美尔人的楔型文字,埃及人的圣书字均来自岩壁画的演化。由于载体材料限制,汉字从具体图像向标准化、构件化抽象符号演进,形成了通用易懂、书写迅速的字体。伴随纸张、雕版印刷术发明,印本书逐渐取代手写本,图像的可复制性增强。图像便于记忆和理解,美化书籍、实用辅读的功能被重新挖掘和重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天文、物理、数学等学科远超出自身感官所能理解,需要借助图像来解析。信息和知识爆炸,生活节奏加快,信息图表成为知识组织和复杂信息高效传递的重要方式,连环画、漫画、绘本等以可视化图像为主要阅读内容的书籍也迅速风靡。

文图关系随着历史进程而渐进。每一阶段文图信息传达形式的转向,都引起了人们阅读心理、阅读行为、阅读习惯和阅读效果的巨大改变。


文以图始

文字是人类传递文化和记录事项的最重要载体。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三种: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型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以及黄河流域中国人创造的方块汉字。


图片

古埃及圣书字

图片

古埃及圣书字破译图例(部分)

圣书字是古代埃及成熟文字的又一称呼,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创始于公元前3000年埃及第一王朝。与楔形文字一样,古埃及文字并没有延续下来。

图片

楔形文字


字体演进


画成其物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自成体系的汉字,商朝晚期,王室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象形意义也比较。

图片

甲骨文


书同文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以秦国大篆为基础,创制了一个庞大复杂语言文字符号系统——小篆。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文字更加符号化。

图片

峄山刻石(小篆)

《峄山刻石》是刊刻于秦代的一方摩崖石刻,又称“峄山石刻”“峄山碑”“峄山铭”“绎山刻石”“绎山石刻”“绎山碑”“绎山铭”等,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始皇诏”)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后半部分(“二世诏”)刻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传为李斯所书,属小篆,与《泰山刻石》《琅琊刻石》 《会稽刻石》 合称“秦四山刻石”。


蚕头燕尾

从小篆到隶书,是汉字经历的最重要转变。隶书解散笔画,字形由修长而扁方,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汉字基本符号化,文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图片

三体石经

《三体石经》刻于公元241年(三国魏齐王曹 芳正始二年)原立于魏都洛阳南郊太学讲堂西侧。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故名。


楷书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规范,便于书写。到了楷书阶段,汉字基本上走完了变革历程。

图片


一字百形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电子计算机绘图功能的愈加丰富,更多设计元素被加入到汉字字体中,在不改变文字笔画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图像化的变形和改造,字体形态有了更多的变化。汉字图像化将文字的含义具体化和直观化,既重现了文字形体,又深化了文字的内涵,使得汉字更有感染力,为图像和文字的互动提供更多的发散空间。    

图片

作品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作者:邵妍菲

图片

作品名:问道

作者:孙一璠

图片

作品名:中国结

作者:陈曦、梁金方

图片

作品名:信息阅读

作者:张心茹

以上是以“書”字为元素的海报设计



特殊的文字

盲文

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其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凸点代替线条,每个盲文字符有1-6个凸点排列在一个有6个点位的长方形里,称为“一方”,再利用“方”组合成不同的字。汉字盲文的书写规则是按照汉字的拼音来书写,一个汉字由若干个“方”组成。

图片
图片

触摸阳光草木(盲文版)

书籍设计:姜海涛、蔡立国

《彩虹汉字丛书》(盲文版)第一辑《触摸阳光草木》分上下两册。良好的触摸体验不仅关照到盲人,也为协助盲人阅读的人士提供方便。


图以释文

伴随雕版印刷术发明,图像的可复制性增强。图像能够直观呈现和记录事物原貌、指导事物进程或重构文字情景,从而辅助文本阅读,图像的阅读价值逐渐被挖掘和重视。

图片


图片

《宣和博古图》

宋代古器物图录中规模较大的一部,分鼎、尊、疊、彝等二十类,奠定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的基础。


图片

《营造法式》

北宋李诫编,崇宁二年(1103)刊行全国。全书36卷357篇是当时的建筑法规。有了它,建筑设计、施工、修缮、质检、验收,都有了依据。



图片

《十竹斋书画谱》

明胡正言辑选,收有180幅画和140件书法作品。每幅画作都配有书法极佳的题词和诗,并讲授画法,供人们鉴赏和临摹。



抽象解析

17世纪科学革命以来,知识分工导致学科高度分化,探索的宏观领域和微观世界远超出感官所能把握,不借助图示模拟无法顺利抵达学术的深处和高处。传统史地、文物、艺术不论,现代物理学、光学、数学、心理学、美学、建筑学、统计学等诸多学科,每每借助图案来解读抽象复杂的理论。

图片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

[美]J.D.沃森等著

杨焕明译

科学出版社

2009年



图片

DNA的双螺旋份子结构示意图

图片

《量子创造力》

[美]阿米特·哥斯瓦米著

杨恒译

重庆出版社

2017年



图片

量子与人类意识的演变逻辑


信息图表

信息图表是通过结构化设计,标注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将文本、图像、数字、色彩等元素转化成可视化图像,成为知识组织和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相比文本,信息图表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从而促进复杂信息高效、清晰的传递,例如各类标示、地图,技术文档等。

图片

《产品说明书》


图片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全知道》

裴保纯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9年

 本书系统梳理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讲解了有关安全驾驶的注意事项,针对性强,适合各类汽车驾驶人阅读,适合任何想了解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人翻阅。


图片

《思维导图应用实战》

[法]让-吕克·德尔达内著 田果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9年


思维导图(Mind Map)称脑图、心智地图等,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读图出史

图文结合是思想和信息承载最完美的形式,尤其是在历史场景上,文字拙于表现空间的具体形态,图片则是表现空间形态的理想介质,可以包含更多细节内容,两者结合,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真实的历史。

图片

《DK儿童历史大百科》

英国DK公司编

中信出版社

2015年 

《DK儿童历史大百科》是孩子了解人类历史的入门门级读物,也是一部图文并茂的世界历史百科工具书,为孩子搭建了一座了解世界的历史殿堂。

图片



图文相和

宋代中后期到元代早期,得益于印刷术的技术提升,图像和文字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语图互仿转为文图相融。其中最明显的代表是小说、戏曲的插画和连环画。插画和连环画将文字和图像放置在一起,文图交错,相互映衬,文画合体,共时呈现,在图像和语义上实现“语图互文”,相互补充。

图片
图片

《平妖传》

《平妖传》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由明代罗贯中、冯梦龙根据民间传说以及市井流传的话本整理编成。





连环画

连环画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连环画的脚本创作是对文本的再创作,而图像是对脚本的再创作,所以文字是连环画创作的首要因素,图画是第二位的。




线性叙事

线性叙事是连环画的基本叙事方式。图幅之间的衔接能反映事物发展的过程。图像必须依靠文字对图像的线性串联,保证叙事的完整性。

图片

《白毛女》

华三川绘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5年

图片



脚本客观

文字在连环画创作与阅读过程中居首要地位。文字脚本更像是原作的浓缩版,文本呈现出“凝练概括”与“客观叙述”的特点。

图片

《桃园结义》

徐正平、徐宏达绘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9年

图片



孕育性的顷刻

连环画通常呈一页一图一文的特点。图像往往选择最具表现力的场景,即最孕育“爆发”性的顷刻,不仅延展了时间进程,扩大了读者的心理空间,也加强了图像间的连续性与叙事表现力。

图片

《西游记》

吴承恩著  王星北改编  赵宏本、钱笑呆绘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

图片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全景构图

尽可能在每幅图像上延展语境,充实信息容量,让图像更具独立性,使每幅图像保有完整的审美情致,能让人细细品味。 

图片

《逼上梁山》

戴敦邦编绘

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4年

图片


漫画

漫画被称为第九艺术,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像。图像在漫画的创作与阅读过程中居于首位,实现了以图像为主导的叙事。



图像并置

漫画每页的图像篇幅不定。通过画格将一系列细碎图像“并置”纳入时间流中,通过图与图之间的转换推进事件的发展,从而实现叙事。

图片

《一夕一夏》

杨笑汝编绘

新世纪出版社 2012年



分镜聚焦

漫画借鉴电影中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分镜头为静态画面创造类似电影特写、长镜头、慢动作等效果,完成局部空间特写,形成跃然的动感与视觉压迫感,增强了图像叙事的连续性与表现力。

图片

《银翼夜枭》

[法]雅安·勒贝纳捷著 [法]罗曼·于高特绘 徐敢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6年



语言风格独特

漫画文字包含了对图画的解释说明、文字旁白、角色对白、角色内心独白,通常以短促的对话泡形式,穿插在图像之中,拉近了与阅读主体的距离。

图片

《灌篮高手》

[日]井上雄彦编绘

长春出版社2014年

速度线,拟声词,留白,汗滴等专有符号语言更能体现情绪张力,丰富叙事方式,成为漫画构图中的重要视觉元素。

图片

《海贼王》(又名《航海王》)

[日]尾田荣一郎编绘  丁玉燕译

大然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1年



起承转结

四格漫画每个格分别代表着“起、承、转、结”四个要素,重点在创意,对白精简,让人容易轻松阅读。

图片

《绝对小孩》朱德庸编绘 现代出版社 2010年



讽刺幽默

漫画往往通过诙谐幽默和荒诞不经表达事物的精神实质,是悖缪和逆向思维的艺术。

图片

《方成全集》方成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6年



夸张变形

以极度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它以丑的形态开始,以美的愉悦结束,因此也称为审丑艺术。

图片

容庚(1894-1983),原名容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容庚是我国著名收藏家,

藏书以金石、丛帖最具特色、最为丰富。他毕生献身于教育和学术,为国家培养好几代文字学、历史学和考古学专门人才。



极简写意

以字画结合的形式,以极简的画面,向人们传递文学和哲学理念。

图片

《漫画达摩二入四行论》

蔡志忠编著

商务印书馆  2013年




绘本

著名绘本创作大师松居直指出:绘本中图画不仅是说明文字,而是把文字表现的故事世界变成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的图画。



复合文本

绘本图像与文字都能承担独立的叙事功能,通过各自的叙事符号和叙事特点向读者传达故事信息;但在图文交织后产生一种“复合文本”,传递出更加复杂的情节关系,使读者的理解更加多元。

图片

《母鸡萝丝去散步》

(英)佩特·哈群斯文/图 明天出版社 2018年

 《母鸡萝丝去散步》,文字部分仅简单表述母鸡萝丝散步,身后跟着一只伺机猎捕的狐狸。狐狸的鬼鬼崇崇和母鸡的气定神闲形成了强烈对比的喜剧效果。



跳跃叙事

绘本的图像独立叙事特点,图像片段化、跳跃式叙事方式,配合的文字也以片段化短句实现叙事信息的积累。简短的文字极大地扩充了故事的想象空间,提升了叙事张力。

图片

《向左走·向右走》几米编绘 九州出版社 2018年




色彩暗示

绘本对色彩的运用以故事题材与内容情境作为基调,定位图像,实现视点聚焦,潜移默化中带动甚至形塑了读者的阅读节奏。

图片

《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生气》

[美]莫莉·卞文/图  李坤珊译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9年

图片

《打瞌睡的房子》

[美]奥黛莉·伍德著 [美]唐伍德绘 柯倩华译

明天出版社 2009年

图片



童趣与诗意

绘本最初是面向儿童阅读的“桥梁书”, 在题材内容、图像表现与文本形式、色彩构图与思维建构方面皆以儿童为本,其语言风格全面考量儿童的审美趣味和接受能力。

图片

《胆小鬼威利》

安东尼·布朗著  唐玲译

21世纪出版社  2009年

以童趣的视角与诗意的文字解读寓言般的成人故事,由浅入深,也符合快节奏生活下的审美价值。

图片

《童年的星星还在吗》

慕容引刀编绘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5年



读“图”时代

文字符号和图像符号都是人们阅读的媒介。在现今的数字化阅读场域中,互联网赋予阅读文本超文本结构,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多种介质符号在超文本海域中漫流,造成阅读的视觉化和浅表化,快餐式阅读和浅阅读盛行。

图片

在视觉文化的环境下,图像相对于文字,具有压倒性优势。面对这种情况,文字也在努力地寻求新的出路。文字积极与图像、影像作品互动融合,各种改编、解读作品层出不穷。

图片

《人世间》电视剧海报  


图片

《人世间》梁晓声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7年

图书、期刊等传统的文字承载物也在积极谋求转型,寻求文字与图片更好的结合方式。


图片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陈磊著,用好玩的漫画、讲透历史知识



动态阅读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能够被快速传播与高效解读的需求越来越高,图像化与动态化成为信息传播与表现的新趋势。图形符号、表情包、信息可视化设计、MG动画、动态海报等表现形式各有特色,信息的视觉化表现与传播在未来将会进一步发展,以更多元的形式来改变我们对信息的感官认知。

图片



-场与人-


序言


阅读行为是建立在文本之上的读者思维再造,文本藉由阅读,转化为知识力量。以服务于全社会阅读的图书馆尤其公共图书馆,在建筑搭建、空间设计和活动策划方面,越来越倾向于为读者营造适宜阅读的物理空间和友善氛围,将封闭的场馆变为开放的区域、将静态的信息变为动态的知识、将单一的内容变为多形态的思想,尽一切可能,降低阅读门槛,消除阅读障碍,使得读者可以轻松、快捷地获取知识,自由、愉悦地享受阅读。


阅读地标

通过古与今、新与旧、传承与创新的建筑设计,图书馆具象地呈现了当地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人文环境和发展现状。它不单是阅读地标,更是人们的精神堡垒。

图片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图片

上海图书馆东馆

图片

太原市图书馆

图片

东莞图书馆


多元空间

从以书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从静态的文献获取到动态的文化交往,图书馆成为了将读者与知识、学习、体验、分享联系在一起的多元化空间。


大空间

开放性布局打破人和书相互分隔的传统,促使藏、借、阅、管走向一体化,人与空间、资源的契合度越来越高。

图片

阅读大厅

作者:杨白柳

“寻找图书馆最美阅读空间、人文阅读”摄影作品公益展入围作品


小布置

当代图书馆将色彩、照明、家具等元素作为空间设计的重点,着力打造适宜读者阅读的空间环境氛围。

图片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明德讲堂

进入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2018年“发现图书馆阅读推广特色人文空间”活动名单



 精细节

当代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考虑细分用户需求,根据不同读者的身体、年龄、心理、学力等特点,为不同社会群体设计符合他们期望的信息资源中心和相应的阅读环境。

图片

名称:七彩书屋

作者:周林

“寻找图书馆最美阅读空间、人文阅读”摄影作品公益展入围作品




可传统

当代不少图书馆在设计理念上会根据自身继承的传统家底,考虑从民族文化中汲取灵感,建设具有传统文化、地域特征的空间。

这种空间设计通常会采用富有隐喻或历史的符号展示所在城市的历史脉络、文化肌理,传递其“文化共性”;也有根据当地历史建筑遗产,而保留、扩展和再创作的。

图片

名称:中山大学学人文库

作者:涂明

“寻找图书馆最美阅读空间、人文阅读”摄影作品公益展入围作品  




可现代

楼宇智能化、通信智能化、业务智能化,智能化立体书库、图书智能分拣、智能借阅柜等设施的普遍应用,图书馆数字技术让读者置身其间,伸手可及,不知不觉之中,跨越数字鸿沟。 

图片

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智能分拣还书系统



可轻松

现代图书馆由传统的单一借阅功能向综合性多功能转变,是人与人交流的场所、交互的中心,是提供多种供社会活动、学习研究的动态空间,集资源、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

图片

宁波图书馆天一音乐馆

天一音乐馆进入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2018年“发现图书馆阅读推广特色人文空间”活动名单



可自然

当代图书馆多采用环保安全的建材,尽可能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配套节能环保设施,将环保理念落实到每一个角落和全过程。

图片

重庆市南岸区图书馆南山书院分馆

作者:戴小兵

“寻找图书馆最美阅读空间、人文阅读”摄影作品公益展入围作品  



创新活动

用户偏好细分,需求无限多样,图书馆通过追踪读者的趣味变化,配置资源、布置空间、拓展活动。



阅读推广公益行动

随着智能手机、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数字阅读蔚为潮流。为方便读者快速便捷获取优质数字资源,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于2016年起发动全国各地图书馆及其他社会阅读机构共同开展“阅读推广公益行动”,期间先后策划了“扫码看书,百城共读”“悦读 悦听 悦览,码上同行”主题活动,并于2020年拓展升级。

图片

东莞图书馆活动延伸至地铁

图片

金陵图书馆活动小册子

《扫码看书 全城共读》进入中国图书馆学会“2016年阅读推广优秀项目”名单



我是你的眼

虽然阅读异常重要,但对视力有障碍的人们而言,阅读并非易事。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应是均等化、普惠化的,理应保障视障人群的阅读权利。苏州图书馆自2001年起创办“我是你的眼”视障读者系列主题活动,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

图片

“走出户外 触摸世界”主题活动

图片

“真人图书馆”主题活动

图片

“爱心电影 无障碍电影”主题活动 

《“我是你的眼”视障读者系列主题活动》进入中国图书馆学会“2018年阅读推广优秀项目”名单



南书房

深圳图书馆“南书房”是集阅读、活动与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经典阅读空间,其经典阅读推广活动有“‘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系列活动”“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经典诵读”等板块。

图片

2020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

图片

“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特别策划——图书馆与家庭经典阅读

南书房进入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2018年“发现图书馆阅读推广特色人文空间”活动名单

《“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推荐及推广》进入中国图书馆学会“2016年阅读推广优秀项目”名单

《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进入中国图书馆学会“2017年阅读推广优秀项目”名单



飞阅松湖

图书馆作为科普阅读推广的中坚力量,其活动设计需普及科学知识、展现科学魅力、培养科学兴趣。东莞松山湖图书馆于2018年开展“飞阅松湖”国家级高新区图书馆青少年科普阅读推广,开展品牌化、主题化、时尚化、多样化的活动,实现青少年科普阅读的精准推广。

图片

航空航天图文展、书展

图片

“走读松山湖”活动

《“飞阅松湖”国家级高新区图书馆青少年科普阅读推广》进入中国图书馆学会“2018年阅读推广优秀项目”名单




书偶创意设计

近年来阅读常与艺术结合,通过创作加深对阅读作品的理解,表达阅读情感,激发阅读交流。2017年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举办“最是书香能致远——2017江苏大学生书偶创意设计作品大赛”。活动以书本为依托,鼓励江苏大学生选取与书有关、与阅读有关的人物、场景等,设计平面类、立体类、多媒体类书偶形象。

图片

大赛立体类银奖作品

图片

大赛平面类铜奖作品


《最是书香能致远——2017江苏大学生书偶创意设计作品大赛》进入中国图书馆学会“2017年阅读推广优秀项目”名单



邂逅图书馆之美

2018年长沙市图书馆推出特色主题游学项目“阅天下·邂逅图书馆之美”,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参与活动,亲近阅读。活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线下读者参与“游学护照”盖章打卡,线上分享照片和文字心得。读者扫描地图二维码就能一览最新的打卡图书馆信息,有效提高了活动的操作性与参与度。

图片

长沙市图书馆打卡

图片

陕西省图书馆打卡

图片

盐田区图书馆打卡


《“阅天下·邂逅图书馆之美”游学项目(一周年)》进入中国图书馆学会“2018年阅读推广优秀项目”名单



南图姐姐

南京图书馆通过组建“南图姐姐”专业队伍,以“南图姐姐”故事汇活动为载体,尝试利用多种阅读形式,扩大服务范围,打造阅读公益联盟,并逐步将“南图姐姐”的影响力辐射至周边幼儿园、小学、盲校、流通服务点等单位地区,打造形成“南图姐姐”——天天悦读“1+X”阅读活动新模式,为未成年人成长助力。

图片

“南图姐姐”讲述《诗经·小雅·鹿鸣》

图片

“英语绘本即兴表演”活动

《“南图姐姐”—— 天天悦读“1+X”》进入中国图书馆学会“2019年阅读推广优秀项目”名单



邻里图书馆

“千家万户”阅暖工程——邻里图书馆以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为依托,公共文化资源为基础,帮助社会家庭建立家庭图书馆,营造良好家庭阅读氛围的同时,盘活佛山市民家庭藏书资源,鼓励家庭力量提供图书借阅等公共文化服务,搭建“图书馆+家庭”的阅读体系,依托万千家庭播散阅读种子。

图片

具匠部落邻里图书馆“邻里交流”阅读活动

图片

昭质图书馆阅读分享会


《“千家万户”阅暖工程——邻里图书馆》进入2018年度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优秀项目、国际图联(IFLA)2020 年国际营销奖第一名、IFLA 全球愿景“点子商店”首批创意案例


绘本专题图书馆服务体系

东莞图书馆创办全国首个绘本专题图书馆服务体系,以绘本为同一专题,依托总分馆体系,与分馆、社区、学校、幼儿园、机构等合作布点,共建融亲子阅读、活动交互、智能辅助阅读、绘本研究为一体的多功能绘本馆,搭建覆盖全市的儿童阅读服务网络。


运行模式:统筹管理、统一运作、资源共享、上下联动


建设原则:公平公益、统一规范、服务专业化、内容第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书馆杯”主题图像创意设计征集活动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办的“图书馆杯”主题图像创意设计征集活动,汇聚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以巧妙的设计理念诠释阅读、倡导阅读、推广阅读,可应用于全国各大图书馆的实际工作,具有较高的传播价值和审美价值。


图片

《新时代·新阅读·新未来》

作者:邵妍菲


图片

《BLOOMING FLOWERS》

作者:叶迎


图片

作品展览



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