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读者活动

春天,蛮好

发布时间:2025-04-02作者:来源:点击:

分享到:
图片

点击上方“弘雅书房”→点击右上角“...”→设为★

设置星标后,再也不会错过每一期的精彩文章啦!  

图片



一个春天



春日,万物现勃勃生机之态。


弱小芽苗拱破泥土,奋力向上;枝叶生出嫩绿,妆点着晚醒的灰色;花苞伸展开翅膀,热烈绽放。自然的蓬勃与生命的灵动,总给人欣欣欢愉之感,正如北宋郭熙所言: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


图片

《山径春行图》局部 南宋 马远


春天的美妙,短暂且美好。有感于此,宋人将春日时节的景致与气韵勾画下来,赋上欲滴之色,收入画中,以经久珍赏。


南宋李嵩曾作《花篮图》四幅,应和春夏秋冬四季。除去秋景图画遗失,剩余三季意蕴仍存于画中,那富有朝气的花色与线条,隐含时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亦恒久弥散着千年前的时节之美。


图片

春季《花篮图》 南宋 李嵩


春季《花篮图》,透着春天独有的活力,这种活力似是没有分别的满园春色,但经过细致品读,则会发觉李嵩的细腻与用意:他选择不同时间开放的花卉入画,着意再现着初春至晚春一整个春天的美好——连翘和碧桃为早春时节的植物,海棠和林檎意味着春浓之日,黄刺玫则是盛开于暮春之际。


花朵在自然中相继盛开,在画中热情绽放,春天被拉长,它们一同落于绢素上,使人每临画作前,都可感知到一个完整又连续的春天。


图片

春日之花


获知完整春日,亦当踏入林泉中。


跟随元世祖征战南北的元代商琦,见过太多不同春色,归殿入朝后,他取郭熙春山烟云连绵之意画出的《春山图》,还原出了某个早春时节的景象:山中凉意并未完全消散,它随着烟岚蔓延,挂于树梢,也轻拂着旅人面颊。这样的春天虽温凉,却又暗含着不同于冬日的生机。


古人游赏山林,多会行至日落。夜晚的春天,清幽宁静,只属于善倾听自然的体验者,如此意境,唐代王维早已写在《鸟鸣涧》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升与鸟鸣、鸟鸣与春涧,动静之间,人心静谧,禅意溢出。


图片

《春山图》局部 元代 商琦


伴日升醒来的小鸟,察觉到了春天的变化。它们成群飞入密林间,时而惊起,时而缓落,啼鸣之际,又冲入下一簇柳枝间。生命不过几年的小鸟,尽情体验着春天的每一个细节,生怕错过这短暂的时节。


周遭生命的变动,文人尽收眼底。他与小鸟、野花同享一个春天,又一齐走进了南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里。宋宁宗读过,借北宋文学家宋庠的七言诗《春日会连舜宾别墅》题道: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


图片

山径春行图 南宋 马远


文人沉浸春意里,或被春意包围着,他抚须静立,与活跃的小鸟形成对比,他若有所思,用静态的目光看向动态的生命,由此也便加深了动静之间的图像张力。


图片

《山径春行图》局部 南宋 马远


不同物像的互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春天。对这个季节有着不同感受的赏读者,更是将春天带向了不同的精神维度。


南宋理学家朱熹有《春日》诗,如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笔下的春天,风和日丽,万紫千红。春天的生动,给人无限遐想,在这种遐想中,也包含着朱熹对圣人之道总是春的遥望与渴求。


图片

《山径春行图》局部 南宋 马远


春天在内的四时之景,各有差别,向来为古人所重视,四时与人的关系,亦有微妙之处。郭熙接着写: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秋天的明净,冬日不现,春天的欣愉,秋天再无。今时,初春已至,何不沉浸其中,拥抱新的开始。


作者:莫一奥,文字工作者,长期从事中西艺术史和人文历史等泛文化内容写作,目前所有文章均发布在微信公众号 LCA,如需阅读更多精彩文章,可搜索关注。


弘雅书房公众号长期接受投稿,


点击此处查看详情

图片

↑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直达小程序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图片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冰冰 ]

投稿邮箱:linjq@artlib.cn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linjiaqi1063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