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读者活动

重生——西方古代蛇文化艺术展

发布时间:2025-02-25作者:来源:点击:

分享到:

图片

点击上方“弘雅书房”→点击右上角“...”→设为★

设置星标后,再也不会错过每一期的精彩文章啦!  

图片

图片


1

再生与永恒

图片


蛇在古代近东文化中具有双重象征意义,既代表神圣、治愈与重生,也象征邪恶、堕落与混沌。在正面象征中,蛇与医学符号(如希腊神话中的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和圣经中的铜蛇(摩西举铜蛇救以色列民)相关联,体现其与生命力和救赎的联系。在负面象征中,蛇在伊甸园叙事中被视为引诱人类堕落的媒介,并在基督教传统中被等同于撒旦,象征背叛与危险。这种双重性在近东文化中普遍存在,但也因地域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图片

巴尔岑大蛇 古斯塔夫·多雷 法国


古斯塔夫·多雷的这幅圣经插图中,摩西造了一条铜蛇使其缠绕在十字架状的木杆上,摩西说如果有人被蛇咬伤了,来到这铜蛇面前,伤者就能痊愈,摆脱致命的伤口。


这种双重性在古埃及人的蛇象征文化中有着最明显的对比,一方面是对神灵的崇拜,另一方面是对其的厌恶。


将赐予生命的力量赋予蛇,部分原因可能是观察到蛇在蜕皮时不断露出 “新的身体”。埃及原始创世神阿图姆神的形态之一就是蛇,且阿图姆预言他所创造的世界终将毁灭,他也将变回蛇的形态。


世界上最古老的神话符号之一——衔尾蛇,最早就出现在埃及的神话中。可追溯至公元前1600年的古埃及时代。


在埃及,衔尾蛇图像代表的是太阳圆盘,以及太阳东升西落的循环旅程,意义为“再生”及“永恒”。大家知道一般来说神的脑袋后面都有一个发光的圆盘或圆圈,身为条状衔住尾巴的蛇刚好是一个圆圈的形状,于是其偶尔便可做下代劳的活,如下图:


图片
法老王的头被大蛇 “封印者 ”Mehen 环绕,他吃掉自己不断生长的尾巴,象征着永恒的。


同样是古埃及神话,蛇在其中代表着毁灭与邪恶。


如古埃及神话中太阳神的死对头阿波菲斯,被认为是破坏、混沌、黑暗的化身,他与所有美好的事物相对立,是“黑暗之蛇”。据说他会躺在地平线之下,使冥界成为他的一部分,会潜伏在太阳在西边落下的山区等待着他敌人拉(太阳神)的到来,他的咆哮能够震荡整个冥界。


图片

亚图姆与阿波菲斯


由于阿波菲斯出没的范围十分广泛,他还获得一个听起来很霸气的称号,叫做“世界围困者”。甚至当时的祭司还有一本专门对付他的导书叫做《推翻阿波菲斯》,里面详细地描述了肢解这条黑暗之蛇的处理流程:


对阿波菲斯吐痰

用左脚污蔑阿波菲斯

用长矛刺击阿波菲斯

束缚阿波菲斯

用刀刃刺杀阿波菲斯

焚烧阿波菲斯


在古埃及人看来,蛇既代表至高无上的善,也代表终极的恶。而蛇的形象与来世、复活和永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

象征和隐喻

图片


蛇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中同样具有多重象征意义,代表着重生、疗愈、保护,也象征着力量、智慧和永恒。


图片

 蛇线装饰玻璃烧杯佚名 (希腊)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中认为蛇代表重生的原因与古埃及神话中所认为的相似,即蜕皮象征着更新。蛇象征智慧是因为蛇能够在狭小的空间中滑行,觉得这是一种隐喻,寓意着获得不为人知的洞察力或轻松应对困境。


图片

雅典娜女神像 公元1-2世纪 山西博物院


象征智慧的女神雅典娜,作战时除了佩戴头盔、盾牌与长矛外,身上还穿戴着蛇鳞状护甲。


在古希腊、古罗马有两根权杖很出名,它们长得类似,易被混淆,但寓意完全不同。


图片

世界卫生组织旗帜


可以看到这面世人所熟悉的旗帜中间有一根被一条蛇所缠绕的权杖,它叫做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

图片
图片

阿斯克勒庇俄斯雕像 公元1-2世纪 山西博物院


阿斯克勒庇俄斯是希腊的净化、治疗和医药之神。有一次,他正在给人们治病的时侯,一时找不到一个很好的方法。正当他苦思冥想之际,有一条毒蛇悄悄地爬到了他经常使用的手杖上面,他发觉后,杀死了这条蛇。过了一会儿,他发现又有一条毒蛇口里衔着一颗草,爬到了那条他刚刚杀死的蛇旁边,并用口里衔着的那颗草敷在死蛇身上,那死蛇竟从蛇皮里爬出来复活了。


阿斯克勒庇俄斯立刻醒悟:蛇具有一种神秘的疗伤能力,它熟知一些草木的属性,知道草木所具有的药性。于是他捡起这条蛇,从此以后无论行医、采药,甚至休息时,都要把它缠在自己的身上或手杖上,形影不离,把它当作能起死回生的灵物。渐渐地这根盘绕着一条蛇的手杖便开始被人们神化,成为了医神的标志,也成了从医者职业的标志。


图片

医疗急救标志生命之星


和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长得很像的是下面这根权杖:


图片

商蛇杖


为了与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区别,亦称双蛇杖。其由一根刻有一双翅膀的金手杖和两条缠绕手杖的蛇组成,被视为商业、国际贸易的象征。它是希腊神话中商神赫密斯所拿的手杖,因为赫密斯是希腊神话中速度飞快的神祇,所以双蛇杖也被多个国家的医疗单位当成标志,代表救人需如救火般迅速。也有一说是因为与医疗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手杖相似,故有所混淆。


图片

大理石浮雕与赫密斯 佚名(希腊)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在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中,蛇同样兼具毁灭与治愈的双重意象。


拉奥孔作为特洛伊祭司,因警告特洛伊人勿将木马带入城中,触怒了雅典娜等支持希腊的神明。雅典娜派遣两条巨蛇缠死拉奥孔及其二子。拉奥孔履行祭司职责预告灾难,却因违背神的意志而遭灭顶之灾。蛇在此不仅是执行惩罚的工具,更是神权凌驾于人权的具象化表达。


图片

拉奥孔 阿格桑德罗斯 高184cm 梵蒂冈博物馆


在拉奥孔悲剧之事发生后,维吉尔在《埃涅阿斯纪》中有借拉奥孔之口留下名句:


“即使希腊人带着礼物来,我也惧怕他们。”


蛇的致命性成为后世对“伪装善意”的永恒警示,衍生为西方谚语“小心希腊人的礼物”。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很著名的蛇怪,叫做海德拉,因为有九颗头,又称九头蛇。据说砍掉海德拉的一颗头,它立刻就能长出两颗,杀之不尽。此外,它的血液和呼出的气体都有剧毒。这也使得海德拉成为希腊神话中最可怕的怪物之一。


图片

提水罐 约完成于公元前525年 43×33cm


这个提水罐是约公元前525年伊特鲁里亚人制作的一组绘画容器其中之一,为赤陶黑绘。此罐大身细嘴、有两个小提环和一个大手柄。


提水罐正面所描绘的主体形象是希腊英雄赫拉克勒斯和他侄子伊俄拉俄斯正在英勇抗击九头蛇海德拉。赫拉克勒斯置于右侧,身穿铠甲,手执橄榄棒,痛击海德拉。


赫拉克勒斯因为天后赫拉的陷害而丧失神智,杀了自己的妻儿,为了要赎罪,他接受神喻,前往服侍迈锡尼国王尤里士。尤里士为了取悦赫拉,想陷赫拉克勒斯于死地,于是交给他十二个难如登天的任务,其中第二个任务就是宰杀九头蛇海德拉。


海德拉九头的再生能力和剧毒血液象征着不可控的混沌与邪恶,被解读为对人类社会秩序或英雄意志的考验。赫拉克勒斯借助火抑制海德拉蛇头的再生,最后将其击败,意味着人类通过理性与文明对抗原始的威胁。


海德拉的多个蛇头,就不禁使人联想到另外一位古希腊神话故事中头上有许多蛇的人物形象——美杜莎。


在古希腊神话中,美杜莎的形象与蛇的象征意义交织成复杂的文化隐喻。作为蛇发女妖,她最初是雅典娜神庙的美丽女祭司,却因波塞冬的侵犯而遭受诅咒,满头青丝化作毒蛇,目光所及皆成石像。


图片

美杜莎 贝尔尼尼 1630年 卡比托里欧博物馆


这一形象既暗含了古代对女性力量的恐惧与压抑,也折射出社会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雅典娜未惩罚施暴者,却将美杜莎异化为怪物。


图片

美杜莎 鲁本斯 1617-1618年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更有传说雅典娜将美杜莎变为蛇发女妖后仍不罢休,她指点珀耳修斯借助盾牌上的反光而避免石化将美杜莎斩首。她的头颅,被割下后成为了雅典娜盾牌上的装饰,从而赋予雅典娜石化敌人的功能,也因此,美杜莎题材的作品往往绘制在盾牌之上成为装饰。


图片

珀尔修斯斩杀美杜莎 卡拉奇 1560-1609年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图片

珀尔修斯·美杜莎的胜利 乔达诺 1698年


文艺复兴以前,美杜莎特殊的法力被当做一种图腾而崇拜。观看的石化能力和雅典娜将其头颅固定在盾牌、胸甲中央的神话记载,使得美杜莎在很多地方如同中国民间的貔貅、龙头一样,成为吉祥物、护身符的作用,而美杜莎自身的悲剧性,也使得早期人们对美杜莎有一定正面形象的肯定。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美杜莎的形象开始逐渐成为了艺术家们颂扬英雄战胜魔鬼的牺牲品。传为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笔下的美杜莎,便是黑暗与邪恶的象征,除了被帕尔修斯砍下的人头,还出现了象征巫术与黑暗的各种不祥之物,彻底成为了邪恶的来源。


图片

美杜萨 卡拉瓦乔 1595-1598年



3

原罪与救赎

图片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中的蛇形象往往承载着复杂的象征意义,涉及宗教、神话、政治隐喻等多个维度。


亚当与夏娃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而令亚当与夏娃犯下原罪的始作俑者,便是伊甸园中的那条蛇。


图片

原罪和被赶出伊甸园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米开朗基罗 1508-1512年 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


图片

亚当和夏娃1 丢勒 1504年 26.5x20.9cm 


图片

亚当和夏娃2 丢勒 1507年 209x82cm 普拉多博物馆


亚当与夏娃被赶出伊甸园的这个事件,将蛇塑造为“替罪羊”,又何尝不是人类通过归咎于蛇的“狡猾”回避对人性弱点的反思。禁果使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代价则是失去失乐园的纯真,蛇在这个故事中既是罪恶的源头,同时也可看作是人类文明的启蒙者。


蛇的形象与禁果的联系明确地将其与人类的堕落及罪恶联系在一起。这种象征意义也体现在维米尔《天主教信仰的寓言》中。


图片

天主教信仰的寓言 维米尔 约1670-1672年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一位象征信念的女子,穿着优雅镶金边的蓝白绸缎洋装。女子被描绘于左侧色彩缤纷的垂坠帘幕的另一头,坐在铺有黄色与绿色毯子的高椅上,她右手环绕于胸前,仰望着从天花板垂下的绑着蓝色绸缎的玻璃球体。她身旁的桌上放有一本翻开的圣经、圣餐杯和镶着醒目金和铜的檀木十字架。画中的女性代表着教会,她将一只脚踏在地球仪上,而前景中的教堂基石则压制着邪恶的蛇,象征天主教对异端与邪恶的征服,一旁的地上还滚落了一颗苹果。


同样,圣经题材中的蛇也具有完全相反的不同象征意义。


例如西斯廷教堂天顶,米开朗基罗的《铜蛇》则呈现了蛇作为救赎和神力的象征。


这幅画讲述了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泊时,被神命令制作铜蛇以拯救被火蛇咬伤的人们。铜蛇高悬在杆上,象征着神的救赎。


图片

铜蛇 从蛇瘟疫中解救犹太人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米开朗基罗 1508年 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


图片

铜蛇 塞巴斯蒂安·布尔东 1650-1660年 普拉多美术馆 



4

SHE(她)与Shé(蛇)

图片


前面说到尤里士想陷赫拉克勒斯于死地,于是交给他十二个难如登天的任务,其中另一个任务也与蛇相关,是获取巨蛇拉冬所看守的赫斯珀里得斯花园中的金苹果。


图片

金苹果园 莱顿 1891年 直径169cm 利弗夫人美术馆


在古希腊神话中,赫拉将一颗金苹果树种在一片土地上,派三位仙女守护,这三位仙女合称赫斯珀里得斯,赫拉担心三位仙女会睡着,于是另外安排了一条永不睡眠的巨蛇协助看守。


莱顿的这幅画面中,金苹果树下三位仙女倚树休憩,拉冬缠绕在树上和三位仙女之间。


在神话中拉冬通常被描绘为一条拥有一百多个头的恐怖怪蛇,在莱顿的画笔下,在三位仙女柔美形象的衬托下,拉冬看起来也似乎没那么可怕了。西方将蛇与女性相结合的绘画作品有不少。


在古罗马神话中,最美的女神是维纳斯;在文艺复兴时代的佛罗伦萨,最美的女人是西蒙内塔·韦斯普奇。


图片

西蒙内塔·韦斯普奇 柯西莫 1490年

570x420cm 尚蒂依孔代美术博物馆


文艺复兴画家波提切利作品中以“美人西蒙内塔”为原型的各位女神令人陶醉。波提切利和他的追随者为西蒙内塔创作了多幅肖像画,让我们如今有幸能够领略当年这位佛罗伦萨“美之女王”的绝世容颜。科西莫则是画出了美人西蒙内塔的“独一无二”性——“无与伦比的唯一”。


在画中,年青的西蒙内塔虽然披着华丽的披肩,却裸露着上身,她青涩的乳房并非色情的挑逗,而是对维纳斯含羞的隐喻。在她脖颈间巧妙缠绕的黑金色细蛇,正吐信蓄势咬向自己的尾巴。


衔尾蛇,这条周而复始的蛇,是智慧永生的象征。科西莫在这幅画中,同样将西蒙内塔作为灵肉一体之美的化身,用一条首尾相衔的蛇画出了西蒙内塔的永恒之美。


图片

莉莉丝 约翰·科利尔 


在科利尔的这幅画中,蛇不再是画面的装饰元素,蛇与女性意识紧密相连。


莉莉丝在不同文化和宗教传统中有着不同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在犹太神话中,莉莉丝是亚当的第一任妻子,因拒绝顺从亚当而离开伊甸园,成为恶魔和诱惑的象征。她被描述为一个美丽而危险的女性,拥有诱惑男人和儿童的能力。在基督教传统中,莉莉丝与蛇的契约使她成为堕落和邪恶的象征。


画中的莉莉丝被描绘成一个性感、具诱惑性的女性。与蛇和谐相处,象征着夏娃的对立面和黑暗面的盟友。这种描绘不仅保留了莉莉丝作为诱惑者和恶魔的传统形象,还赋予了她一种现代女性独立和反抗压迫的精神。


克里姆特则直接将蛇用女性的身体来表现。在他的《水蛇》系列作品中,女性以蛇般细长柔软的形态呈现,通过金色水草线条状地贯穿画面来强化画面的流动性,部分区域密集的鱼卵状圆形装饰与水蛇身上的鳞片形成同构,耀眼的金色与深沉的暗蓝绿色调的对比营造出神秘的水下情欲氛围。


将女性的肉体隐喻成水蛇,暗示女性如蛇一般兼具诱惑与危险的双重特质。


图片

水蛇I 克里姆特 1904-1907年 50 × 20cm 美景宫美术馆


图片

水蛇II 克里姆特 1918年 46.3 x 44 cm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在文章稍前部分,有讲到蛇代表着痊愈、拥有草药等方面的智慧。克里姆特在为维也纳大学的医学系创作的装饰画中也体现出这一点来。在名为《药》的绘画中,处在最前的女性手臂上,可以见到一条蜷曲缠绕正向上攀的蛇。


图片
图片

药 克里姆特 1931年 47.9 x 45.5 cm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结 语


图片


蛇的形象在人们的心中总以邪恶而居,但正如那句话所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世间万物从来不是非黑即白,故事总是有千万个版本的讲法,是邪恶还是正义,是毁灭还是重生,是罪恶的源头还是文明的启蒙。或许正如博尔赫斯所述:“人类创造了龙(蛇),只因需要一具能同时承载神圣与亵渎的躯体。”



弘雅书房公众号长期接受投稿,

点击此处查看详情

图片

↑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直达小程序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图片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三原 ]

投稿邮箱:linjq@artlib.cn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linjiaqi1063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