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08作者:来源:点击: 次
世界非遗看中国
榫卯之间 传承古今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作为华夏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与建筑智慧。2009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技艺的独特魅力。
非遗名片
世界非遗看中国
项目名称: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
项目类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列入年份:2009年
项目类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证书
项目介绍
世界非遗看中国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这种营造技艺体系延承了7000多年,遍及中国全境,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
历史发展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历史可追溯至河姆渡文化时期,那时已出现榫卯雏形。春秋战国技术成体系,秦汉时规模与技术飞跃,木构架为主流。唐宋技艺鼎盛,《营造法式》的出现规范了建筑标准。明清风格成熟,具多样地域特色。近代以来,虽受西方建筑文化冲击,但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在部分地区仍得以传承。
技艺特色
选材考究:顺应自然 物尽其用
木材选择关键,常用金丝楠木、红木、杉木等,依建筑用途、等级和地域选。砍伐遵时节保质量。金丝楠木质优用于宫殿,杉木生长快、纹理直,在民间建筑广泛应用。
榫卯技艺:精巧构思 稳固结构
榫卯是传统木结构建筑灵魂,榫头卯眼契合连构件。种类多,如燕尾榫、格角榫等各有用途。燕尾榫用于箱柜,格角榫美固转角,榫卯建筑抗震性强。
斗拱艺术:造型优美 功能多样
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构件,由斗、拱、昂等组成。位于柱头或额枋与梁架间,能传荷载、装饰建筑。斗拱复杂程度显建筑等级,宫殿华丽,民居简单。
传承与发展
世界非遗看中国
#传承价值
文化价值: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哲学思想和价值取向。它传达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人们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
艺术价值:木结构建筑在造型、装饰等方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等装饰工艺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湛技艺。这些建筑成为了艺术创作的源泉,对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传承与保护
多元传承,培育人才
师徒传承中,老工匠带徒弟在实践中掌握技艺精髓;院校开设古建筑相关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兼具现代知识与传统技艺的新型人才;针对传承人举办培训班,专家授课提升其技艺与保护意识,推动创新。
多方宣传,扩大影响
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制作短视频、纪录片,宣传传统营造技艺;举办建筑文化展览,展示建筑模型、工具及流程;开展古建筑研学活动,让青少年亲身体验,扩大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的社会影响力。
协同合作,持续保护
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民间团体等多方联合,成立保护小组。共同制定保护规划与政策,加强古建筑保护修缮管理,开展学术研究,探索传统与现代技术融合,促进传统营造技艺的可持续发展。
参观体验
世界非遗看中国
01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中轴线中心,集中展示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最高技艺。
02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塔高67.31米,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塔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
内容来源: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朔州市人民政府。
本文用于公益宣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