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24作者:来源:点击: 次
活字印刷术诞生于千年前的中国,作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革新了信息传播方式,推动世界文明大步向前。
岁月流转,这一古老技艺继续蕴含新生契机,绽放光彩。
项目名称:中国活字印刷术
项目类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列入年份:2010年
项目类型: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简介
活字印刷术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技术之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发明的,被誉为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木活字印刷术,浙江瑞安至今保留,用于编印谱牒,靠家传口授传承。但如今,因训练精深、收入低,计算机打印普及,以及宗谱印制兴趣降低,掌握技术的工匠锐减,仅十一名五十岁以上师傅掌握全套技术。若不保护,这一传统技艺恐很快消失。
2010年,中国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一项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
历史发展
活字印刷术
印刷术发展历程丰富多元。唐朝发明雕版印刷术,中后期广泛应用,至宋朝达全盛。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平民毕昇总结历代雕版经验,经反复试验,制成胶泥活字,实现排版印刷,完成印刷史重大变革,活字印刷术由此诞生。
其实,活字印刷思想早有雏形,如秦始皇时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诏书,印章也对其有启示。毕昇泥活字为开端,后续又发展出锡、木、铜、铅等活字,木活字影响较大。
主要内容
活字印刷术
截至2022年12月,被认定为木活字印刷技术传承人的共有22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浙江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传承人17人。
技之源
古法传承。瑞安木活字印刷术工艺流程严守元代王祯《农书》记载,从刻字到装订保留活字印刷与线装书装帧古法,再现古人精湛技艺。
技之用
地域融合。取材瑞安当地自然资源,谱师依四季气候把握印刷细节,成品家谱具手工美感。当地修宗谱传统与木活字印刷术契合,形成修谱群体,传承技艺。
技之巧
艺术活用。运用 “老宋体”,活用汉字部首排检法,以捡字诗和笔画顺序歌有序排列字模,体现书法艺术与古人智慧。此技艺集 “物尽其美”“致用利人”“技以载道” 于一身。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活字印刷术”表演
应用与保护
作为古老印刷术,该遗产项目被相关群体视为文化遗产,顺应社会需求发展,应用于宗谱编修、古籍印刷及创新工艺品制作。为提升其存续力,各级政府单位采取多项措施进行保护与应用:
规划引导:瑞安市政府出台《加强瑞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规划,明确保护方向。
多元传承:通过传统带徒、传习所培训、非遗进校园等实现代际传承,正规教育占比增加。
经费支持:提供经费资助,给予传承人补助与学徒补贴,提供实践场所与就业渠道。
宣传推广:开展展览、展演等宣传活动,借助媒体与数字化技术,扩大影响力。
文旅融合:推进非遗主题小镇建设,发展旅游服务、创建非遗工坊,促进与旅游互动。
拓展应用:开发文化产品,融合传统技艺,拓展研学体验,带动就业增收。
能力提升:扶持相关群体制订宗谱编修规则,参与具体事务,提升谱师能力。
▲东源村中国木活字印刷展示馆
传承与发展
传承脉络:木活字印刷术以平阳坑镇东源村王氏家族为主干,可追溯至元代。如今超百人工匠群体,仍为浙南闽北宗族印宗谱。2006-2009年,浙江东南沿海发现87位瑞安从业者。瑞安多家机构成为省、市级非遗基地,助力保护传承。
传承方式:以师徒制为核心,借家族、家庭纽带传承。如东源村王氏家族传承王祯木活字技艺,还随联姻、邻里关系传至外姓、外村、外县,部分外姓家族也传承数代。
传承措施:其一,建立多个传承保护基地,推出30多家全国性体验馆。其二,建设传承人队伍,签 “师带徒” 协议并补贴,多方面扶持。其三,开展技艺提升培训,举办培训班提升青年技艺。其四,开展 “非遗进校园”,多校开课设传习室,培养助手,还拓展至外校。
▲活字印刷术衍生品
活
字
印
刷
术
活字印刷术,古老非遗历久弥新。
紧握传承接力棒,注入创新活力,让这抹文明印记,在时代浪潮中永绽华光。
内容来源: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瑞安发布。
本文用于公益宣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