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濂书法展——捐赠浙江大学作品特展

来源:发布时间:2024-11-01 作者:点击:

图片

点击上方“弘雅书房”→点击右上角“...”→设为★

设置星标后,再也不会错过每一期的精彩文章啦!  

图片


2024年9月30日下午,由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承办,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浙江大学书法美育馆协办的“陈振濂书法展——捐赠浙江大学作品特展”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举办。



前言














浙江大学是一所学科齐备的综合性大学,多年来,浙江大学的办学实力位列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在方兴未艾的“书法美育”领域,浙江大学也希望能成为独一无二的领跑者。新成立于西溪校区的浙江大学书法美育馆(陈振濂书法美育馆),就是浙江大学努力发展“书法美育”的明证。


陈振濂教授是浙江大学美术专业、书法专业和全校美育活动的重要践行者和推动者。从2000年开始,陈振濂教授先后创办了浙江大学艺术学系、艺术学院,成立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并开展硕士、博士研究生教学,建设艺术类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此外还主持文化艺术委员会常务工作等。在校外,陈振濂教授一直担任书法篆刻界和文艺界的要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同时,他也是百年名社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作为当代书法篆刻界公认的代表性人物,陈振濂教授以在书画篆刻艺术的创作、理论与教育三方面的开创性成果享誉当代。


2023年,陈振濂教授向浙江大学捐赠101件书法作品,这是一次体现浙大精神的慷慨义举。在这批捐赠作品中,有铺满整面墙的鸿篇巨制大壁书,也有精致的尺页小品;有被赞誉为社会发展实录的“书法记史·民生书法”系列作品,也有关于艺术创作学习记录和感悟的札记随笔……其中的许多作品曾于201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意义追寻”大展、2012年在浙江美术馆举办的“社会责任”大展,以及“守望西泠”“大墨纵横”“大匠之门”“阅读书法”诸专题展览中亮相。故这次捐赠展体现了陈振濂作为书家在不同时期的书风和思想。


这批由陈振濂教授捐赠的高质量、大体量的书法精品,不仅可以通过展览提升我校师生的审美素养,也能完善我校当代书法名家藏品的序列。同时,这批书法精品的展出还可以为当下群众基础较好的“书法美育”添砖加瓦。一言以蔽之,“陈振濂书法展——捐赠浙江大学作品特展”是足以令全体浙大师生和广大校友们振奋的盛事。


希望这次“陈振濂书法展——捐赠浙江大学作品特展”的开展和“浙江大学书法美育馆”的设立,能为浙大这所百年名校增添新时代新发展的光彩。



01


西泠读史


图片


陈振濂教授于1981年成为西泠印社社员,1990年被选为西泠印社理事,2002年被选为西泠印社副社长,翌年被指定兼任副社长秘书长,具体执掌社务,倏忽二十多年,风云变幻。“西泠读史” 以珍贵资料与西泠印社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为脉络,聚集《读史札记》十余品,借此反映了陈振濂教授在西泠印社工作期间对社史所做的学术研究。此外,陈振濂教授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能对西泠印社这一百年名社做一次有学术深度的推扬与宣传。读者在欣赏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会对西泠印社中的人物、事迹、物品、实景产生更直观的印象,进而理解它们的价值。


图片

行书 癸未将终之展望

64cm x 65cm


释文:癸未将终,甲申在望。予筹划西泠印社二零零肆年活动,大致已获社长会议通过。明日即为新春团拜会,其后则有清明春季雅集与祭奠已故印人,亦兼祝寿,重阳秋季雅集有三展三会及年度理事会。此外年出社刊四期。吁唏!社团一年工作耗我精力时间过半,如之奈何。

款识:癸未除夕夜。陈振濂题于孤山鹤庐。

钤印:陈押(朱文)。


图片

行书 海上题襟馆事记

65cm x67cm


释文:海上题襟馆为建筑隐闲楼捐得书画编目。岁甲寅募捐,乙卯建成。古画三十件,蒋星阶、毛子坚、郁翰屏、哈少甫捐存名人合作十件,吴昌硕书画十件……(略)

款识:题襟馆为海上书画名人会集之处,谋所以传久永,今在西湖孤山之巅建隐闲楼,除各认捐外,尚有古今书画甚夥,编成三百号,每号输洋三元,均可得书画数件,待号售尽,借徐家花园陈列,是日登报拈阄取件。丁亥夏录过,陈振濂并识。

钤印:颐斋大吉(朱文)、陈玺(白文)、陈(白文)、颐斋信玺(朱文)、西泠印社中人(朱文)。


图片

行书 郭沫若《凡将斋金石丛稿》序摘钞

64cm x 65cm

释文:马衡先生复能诗善书,工篆刻,一九三零同寓重庆,曾以青田石为我治印一枚,边款刻“无咨”二字,今以钤于文末,以见一斑。

款识:郭沫若《凡将斋金石丛稿》序文摘钞。乙酉岁杪读过,陈振濂书于西泠印社。

钤印:古明州陈氏颐斋之印(朱文)。


图片

楷书 日本长尾甲辑《缶庐遗墨集序》摘钞

66cm x 66cm

释文:日本长尾甲辑《缶庐遗墨集序》摘钞。今高岛屋美术部汇集遗墨,以展观之,借致追悼之意,影印成册,属(嘱)予序之。呜呼!予岂忍下笔哉?顾甲寅岁,予与先生话别松滨,先生怀送别诗来,执予手云:“君远去矣,仆既老矣,恐不可再见矣。”言未毕而双泪并下,予亦掩面歔欷。每鱼雁往来,辄约重晤。今也则亡,掷笔黯然。

款识:吴缶翁与长尾雨山交往极契,谊在师友之间,此文不见于社史文献,而得之于东瀛,堪可补史乘之缺,而显古人高谊也。乙酉腊十二月除夕,陈振濂读史,时客孤山西麓。

铃印:颐斋(朱文)、振濂之印(白文)、陈氏(朱文)。


图片

隶书 西泠印社社史之韩登安

40cm x 50cm

疑文:韩公登安精篆刻,尤以铁线篆、多字印独步当世。数百字长篇纳于方寸之内,海内并无第二人敢为之。而登安公四十年代初接掌社篆,为干事长,存亡继绝,为西冷印社续一脉香火,五十、六十年代,不避嫌隙,不辞辛劳,诚可谓西冷印社中期之守护神,后辈学子,愿毋忘此一段因缘也。

款识:甲申冬十二月,读社史,有感于前数印人之难苦卓绝而矢志不移,真后世楷范也。后学陈振濂敬识。

钤印:吉祥(白文)、陈(白文)、颐斋信玺(朱文)。


图片

行书 录西泠印社创立时府县批复

34.5cm x 48cm

释文:杭州府宗批。据禀已悉。西湖为人文之地,该绅等慕苏白余韵,仰先觉遗徽,拟于蒋果敏公祠右,柏堂之北,数峰阁之西,开辟隙地,集资建造西冷印社屋宇数间,为保存国粹、研求学问起见。事关公益,准予立案,仰候照会经营董事可也。此批。

钱塘县汪批。据禀已悉。该绅等为保存国粹、研究学问起见,拟在西湖蒋果敏公祠右辟地建屋,创设西泠印社。事属公益,应准立案。既据并禀府宪,仍候批示,只遵可也。此批。

款识:录西泠印社创立时府县批复。丁亥正月初二,陈振濂书。

钤印:丁亥(朱文)、颐斋信玺(朱文)、陈(朱文)。


图片

行书 《西泠印社三十周年纪念刊》摘录

45cm x 47.5cm

释文:今年春,又举行本社三十周年纪念,各社友将近藏金石家书画陈列展览,古色古香,躬逢其盛。回溯三十年来,同社诸公聚散无常,或客它(他)乡,或归道山,言念故人,低回不置,深恐陵谷变迁,爰将社中所有布置编印成帙,但非导游而作,故名曰《西泠印社三十周年纪念刊》。

款识:摘自《纪念刊》后记。丙戌春惊蛰,陈振濂读过。

钤印:日利万干(朱文)、陈振濂金石书画之印(白文)、陈押(朱文)。


图片

行书 一代印宗张鲁庵

32cm x 66.6cm

释文:一代印宗张鲁庵。世谓印宗皆谓篆刻大家,开宗立派,名作行于天下,而张鲁庵公刻印未尝得此境界也。云为印宗不亦过乎?予谓鲁庵公收古印谱四百余部,古印数千方,毕生精力皆聚于此,谓为以古印谱收藏而称印宗,亦不得曰不可耳!故世有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来楚生、陈巨来,世亦得有张鲁庵,如此印坛方称健全。鲁庵前辈所藏,悉数捐赠西冷印社,此功之高,足可昭之日月,惜今知其生平者绝少。至吾辈欲显彰其功绩而颇难措手耳。

款识:丙戌夏六月,陈振濂识。

钤印:吉祥(白文)、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行书 印讵社何联

205cm x 36cm

释文:印讵无原,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

款识:丙戌除夕,爆竹声声,静读社史。陈振濂恭书以贺岁。

钤印:和气(朱文)、西泠印社中人(朱文)、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行书 王福庵《西泠印社志稿》跋

30cm x 80cm

款识:西冷印社志稿六卷为今存最详尽文献,前此有叶为铭辑小志,后此则有《百年图史》《百年史料长编》,今欲修西冷印社全志,或可更上层楼矣。后学陈振濂谨记。

钤印:古明州陈氏颐斋之印(朱文)、颐斋信玺(朱文)。

释文:西泠印社志稿跋:吾杭西湖之中有屿曰孤山,白堤贯之,段家、西泠二桥分跨东西。陟其颠,则全湖之胜收于一览,晨凝山翠,夕泛波光,晴则峰峦叠秀,雨则烟蔼溟(冥)濛,四时游观,无不咸宜。其间以西泠印社之地为最胜。忆最时追随诸父老,作文酒之会于数峰阁,述及印学,在浙尤著,兴废继绝,责在后人,以予嗜刻印,每相勖勉。光绪甲辰夏,与丁辅之、叶叶舟、吴石潜议仿解社例,广征同好,并立印社于阁旁。购地数弓,芟草除秽,次第兴建,布置丘壑,无不匠心。四方群雅,交赞并誉。今忽忽历五十余年,而丁、叶、吴诸君先后谢世,因念印社之有此成绩,(良)非易易,不有志载,后其忽诸?偶与社友秦君彦冲言及,彦冲曰:叶舟丈曾有《社志》之辑。见《蕙风簃文稿》有《题叶叶舟西泠印社志序》。即讯叶舟后人,遗稿查不可得,因不胜唏嘘。乃谓彦冲曰:予(余)老矣,载笔著录,惟吾子是赖。彦冲谦不敢承,予(余)力勉焉。遂搜集资料,并与社友孙君盧才商榷论定。稿既成,亟谋写印,或不至如叶舟之原稿倏忽散佚也。间有疏漏,则俟来哲补之。王禔跋。


图片

行书 孤山修缮题襟馆、鹤庐

41cm x 27cm

释文:孤山修缮题襟馆、鹤庐,非惟整饬,抑且专供社长会议,故新增功用甚夥。尝遍征社长墨宝以悬诸壁端。予特为检出丁辅之丈咏《西泠印社同人集》论印绝句二十首以应之。盖鹤庐之所,当以鹤庐主人诗章首选,此或可谓为古文人风范也。明清以降,书法遂有抄录唐诗宋词之举,然汉晋至唐宋元,大抵以自作诗或应景内容为之,文辞语意,向勿脱节耳!书法之兼具文献价值,其在斯邪!

款识:癸未冬日,陈振濂书于孤山客次。

钤印:颐斋(朱文)、陈(白文)、颐斋(朱文)。


图片

行书 魏稼孙《汉三老碑》椎拓跋

23cm x 45cm

释文:东汉三老碑,椎凿而成,锋从中下,不似他碑。双刀故作一画,石肤推(坼)裂如松皮,非细审原石,不能定为某处字画、某处泐痕,即佳手精拓,非用小墨团加扑数四,凹陷之笔亦不显。方出土时,周君清泉名世熊,命工拓百十纸,但存形模,自余拓后,转语碑工张文蔚,渠如法为之,乃朗晰胜前也。

钤印: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行书 西泠印社社史之马衡捐物 

102cm x 26cm

释文:杂木磬式茶几四张、杂木靠背一字椅八张、杂木大方茶几一张、杂木圆桌面一张。马叔平君赠洋五十圆。收马叔平君衡。

款识:清宣统二年,西泠印社名册中马衡记录初创时期捐物捐银。癸未冬,陈振濂记。

钤印:颐斋(朱文)。


图片

行书 摹黄宾虹金文并记

68cm x 34cm

释文:丹鼎青丝。

黄宾虹老擅金文,嗜古玺。西泠印社本取法丁、邓二家,或说文篆或摹印篆,于金文大篆稍疏之,即吴缶翁亦专心石鼓籀文。吾视宾翁之于印社,则日偏师独出,不可或缺也。

款识:宾翁有此法,摹之,可悟古玺妙处。丁亥正月,陈振濂识于柏堂。

钤印:丁亥(朱文)、陈(白文)、颐斋信玺(朱文)、西泠印社中人(朱文)。


图片

行书 社刊《汉三老碑专辑》题记 

69cm x 22cm

释文:丙戌西泠印社社刊编成《汉三老讳字忌日碑》,集佳拓十数种,遂成泱泱大观,承接先祖绪统,此为最惬意耳!见社刊总第十辑。

款识:陈振濂并记于孤山四照阁。

钤印:西泠印社中人(朱文)。



02


古法新译


图片


陈振濂从初入门时学习《圣教序》,到考美院时沉迷于米芾,再到入美院读书期间倾心于黄山谷,他先学放纵的《李白〈忆旧游诗〉》,然后临习张弛适中的《刘禹锡〈竹枝词〉》,再到俊逸内敛的《花气诗》。通过数十年的古法锤炼,他形成了个人行草书的“陈家样”。其后他又取王铎、何绍基、赵之谦、蒲华、吴昌硕诸家用笔,时聚笔下,终于让传统书法技法完成了对其个人的独特塑形。技巧形式是传统的中侧藏露、圆转方折,文辞是传统的唐诗、宋词、汉文章,这些都是“古法”。但既集于一人之手,当然就有了时代、社会、性情、趣味的个人风格标记。是谓“古法”而求“新译”,当是不为过矣。


图片

行书 唐杜甫《望岳》

139.2cm x248cm

释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款识:唐杜甫《望岳》诗,乙卯夏日,陈振濂。

钤印: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草书 元陆友仁《读书佐酒》并记 

130cm x139cm

释文:苏子美客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酒一斗为率。……(略)

款识:甲申冬杪,大雪之夜,陈振濂读过。

钤印:和气(朱文)、西泠印社中人(朱文)、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行书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并记

181.6cm x98.5cm

释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冈)。……(略)

款识: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丁亥十月,一月间三赴京华,人生旅途,正此之谓也。颐斋陈振濂书于孤山西泠印社。

钤印:长安(白文)、陈振濂印(白文)、西泠印社中人(朱文)。


图片

行书 清王渔洋《夜宿》

96cmx77cm

释文:夜来微雨歇,河汉在西堂。莹(萤)火出深碧,池荷闻暗香。开窗邻竹树,高枕忆沧浪。此夕南枝鸟,无因到故乡。

款识:王渔洋《夜宿》。己丑秋分,陈振濂草,

钤印:肖形印(朱文)、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行书  东西日月联 

83cm x67cm

释文:东西日月,南北湖山,俯仰中央宛在。坟典(《石渠》,留书《天禄》,列陈左右咸宜

款识:己丑六月杪,书孤山四照阁联。陈振濂草书。

钤印: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行书 竹木简牍好之者众

68cm x45cm

释文:竹木简牍好之者众,而据以成一家者勘(鲜)。盖以石刻观之,皆以简便单调视简牍,用笔直过,无三波折之雅,此大误也。吾近嗜简牍,而以孙虔礼《书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之意笼之,简约之笔,偏以繁复出也。己丑三月,尽数日之功,遍临简牍出士诸品,得十纸,自觉可获新解也。

款识:向以行草闻于世,今偶得简牍隶书如此,岂天示我以法乎?己丑立春,陈振濂记。

钤印:振濂之印(白文)。


图片

行书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69 cm x 69cm

释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款识:陆放翁《冬夜读书示子聿》,“躬行”二字泛指实践,然亦或有别解。陈振濂。

钤印:陈振濂印(朱文)。


图片

行书 新帖学三论

72cm x72.2cm

释文:予作新帖学三论,自陆机《平复帖》以下,广取范例,远涉东瀛所存,如《孔侍中帖》《丧乱帖》诸品,详加分析,乃得晋法真解六字曰:裹束、鲜纽(扭)、绞转,而与唐以下平推平拖,刻意顿挫之法大异。

款识:颐斋十数年思虑,一朝乃解,不觉大乐。丁亥夏至后一日,陈振濂并记。

款识:陈振濂。

钤印:陈振濂印(白文)、西泠印社中人(朱文)。



图片

行书 宋苏轼《临江仙》

131 cm x 66cm

释文: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生(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款识:东坡为词,一善状景,二长于抒情。他人得此二擅已足可名家。而更以人生际遇,出于哲思,必使读者后人共情代入,令东坡即我,而我即东坡。此一体察,恐他人未可到。谈东坡词有感。陈振濂记。

钤印:振濂之印(白文)。


图片

行书 汉嵇康《酒会诗》

177cm x47cm

释文:乐哉苑中游,周览无穷已。百卉吐芳华,崇基(台)邈高跱。林木纷交错,玄池戏鲂鲤。轻丸毙翔禽,纤纶出鱣鲔。坐中发美赞,异气同音轨。临川献清酤,微歌发皓齿。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酒中念幽人,守故弥始始(终始)。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已。

款识:嵇康五言,陈振濂。

钤印: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行书 明归有光《花史馆记》节录

167 cm x 59cm

释文:夫四时之花木,在于天地运转、古今代谢之中,其渐积岂有异哉!人于天地间,独患其不能于(在)事之外,而不知止耳。静而处其外,视天地间万物(事),如庭中之花,开谢于吾前而已矣。自黄帝迄于太初,上下二千余年,(吾静而观之,)岂不犹四时之花也哉!吾与子(问)所共者,百年而己。百年之内,视二千余年,不啻一瞬。而以其身为己有,营营而不知止,又安能观世如《史》、观《史》如花也哉!

款识:归有光《花史馆记》摘录,陈振濂。

钤印: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行书 宋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句并记

224.8cm x55cm

释文: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平!孟兴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王荆公《读孟尝君传》,笔锋凌厉,功力深厚,非吟风弄月辈所可想见。荆公位列唐宋八大家,仅此小品,足称无愧。

款识:己丑贰月,春回湖上,得十数年前剩纸,乘兴一挥。陈振濂书于孤山。

钤印:己丑(朱文)、西泠印社中人(朱文)、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行书 临晋人《十七帖》并记

119cm x 54.2cm

释文: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款识:晋人《十七帖》临得,颐斋题跋之廿五。《十七帖》号为大王法则所在,而味其笔势,颇近《圣教序》,唯草与行书稍异而已,岂此亦掺入唐人意趣耶?吾于此踌躇,不知何所言矣。丁亥夏至,陈振濂读二王得此。

钤印:陈押(朱文)、陈振濂印(白文)、西泠印社中人(朱文)。


图片

行书 清梁章钜《浪迹续谈》

141cm x 71cm

释文:工、尺等字,宋辽以来即用之,宋《乐书》云:黄锺用合字,太簇用四字,夹钟、姑洗用一字,夷则、南吕用工字,无射、应钟用凡字,中吕用上字,蕤宾用勾字,林钟用尺字,黄钟清用六字,大吕、夹钟清用五字。辽世大乐,各词之中,度曲协律,其声凡十,曰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按:此即朱子所谓半字谱也。

款识:梁章钜《浪迹续谈》,丙戌陈振濂。

钤印: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行书帖学论

89cm x 69.2cm

释文:晋人作书点划狼藉,行笔信马由缰,并无成法。唐以下起收转折皆成一定之规,于是笔法之说渐生,故吾视《兰亭序》为唐,而《伯远帖》为晋,此一关捩今人多不悟,何也。

款识:丁亥夏至,重校帖学论稿三篇,都五万言,自书所得。陈振濂并识于湖上柳浪闻莺,颐斋。

铃印:陈押(朱文)、陈振濂印(白文)、西泠印社中人(朱文)。


图片

行书宋 辛弃疾《鹧鸪天》

138 cm x 35cm

释女: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款识:辛弃疾《鹧鸪天》小词清通。陈振濂。

钤印:陈振濓印(白文)。


图片

行书 宋辛弃疾《鹧鸪天》

138 cm x 35cm

释文: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幕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法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款识:辛弃疾《鹧鸪天》小词清通。陈振。

钤印:陈振濓印(白文)。


图片

草书 唐王维《少年行》

173cm x 42cm

释文: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款识:王维《少年行》之一。己丑八月,陈振濂。

铃印:归于朴(白文)、陈振濂印(白文)、西冷印社中人(朱文)


图片

行书 习隶所得

137 x70cm

释文:予习隶初自汉碑入手,后嗜王福老、陆师维钊之篆隶,相融新体,以见高古,而慧于时也。继之观摩两周金文,乃知古意必异于近世趣旨。近人所喜,或必不古耳。遂取古隶为试,如秦简之长,隶乃三国《王基残碑》之属,以缶翁隶法为参照,近又攻汉简,厚重古穆与轻捷畅达,皆略有悟得而己。

款识:陈振濂记。

钤印:一木九石居陈振濂得意之作(朱文)。


图片

行书 令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20 cm x 35cm

释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闻(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款识:颐斋晨起读唐,兴来得此。陈振濂。

钤印:肖形印(朱文)、陈振濓印(白文)。


图片

行书 宋陆游《书愤》 

138cm x69cm

释文: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干载谁堪伯仲间!

款识:宋陆游《书愤》之一,放翁诗逾干首,此为其合作也。癸卯长夏,陈振濂。

钤印:百铢楼(朱文)、一木九石居陈振得意之作(朱文)。


图片

行书 清陈维崧《虞美人》

137 cm x 70cm

释文: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倚楼极目添(深)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

款识:清陈维崧《虞美人》,豪气溢于语句间,虽亦言花草楼台,不失故步。予深喜之。陈振濂。

钤印: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梁 沈括《梦溪笔谈》

尺寸:138cmx71cm

释文: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以谓无人能对。王荆公以对“鸟鸣山更幽”,(“鸟鸣山更幽”)本宋王籍诗,原(元)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只是一意;“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则上句乃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荆公始为集句诗,多则(者)近(至)百韵,皆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后人稍稍有效而为之者。

款识:录《梦溪笔谈》。陈振濂读宋人笔记。

钤印:陈振濂印(朱文)。


图片

隶书 楼外青山

35 cm x 136cm

释文:楼外青山。

款识:陈振濂书于湖上西溪

钤印:振濂之印(自文)。


图片

行书 美美与共   

30 cm x137cm

释文:美美与共。

款识:中央电视台举办全台书画美术展,属(嘱)题展标。字形近似,颇难为之也。付用一,留一以记踌躇之蹟(迹),盖无以挥其善耳!陈振濂。

钤印: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行书 临溪濯足

30 cm x 136cm

释文:临溪溜足。

歉识:东坡有赏心乐事十六则,此为其最具山林

之气而有逸韵也。陈振濂。

钤印:振濂长寿(白文)。


图片

隶书 山外白云

35 cm x137cm

释文:山外白云。

款识:癸卯大暑,酷热而思秋爽之山中白云。陈振濂。

钤印:振濂之印(白文)。


图片

篆书 傲骨梅花

30.5 cm x 135cm

释文:傲骨梅花。

款识:西泠孤山展有此,字形甚佳,掺以宾虹老人籀篆法,为求古意。论大篆,宾翁乃为一代宗师也。陈振濂。

钤印:振濂长寿(白文)。


图片


行书《阐释经典》

33 cm x 135cm

释文:阐释经典。

款识:己亥春日题展,名日“经典最尊”。欲今之书家毋忘经典,然亦需才情补之也。陈振濂。

钤印:陈振濂印(朱文)。


图片

行书 宋宋庠《因游东园奉寄交代张龙图》并记

26cm x 35cm

释文:修篁绿水已成阴,秀柏凌箱尽直寻。今日思人还爱树,岁寒颜色岁寒心。

款识:宋庠小诗。草书小字难有畅气,此帧略得之。己丑立秋,陈振濂作草。

钤印: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行书 论《兰亭序》

34cm x 34cm

释文:《兰亭序》世之绝品。摹本、刻本不计其数。然所据底本,或神龙半印本,或定武本,要之已非晋人气息,遂至聚讼纷纷,莫衷一是。愚意《兰亭序》诸本未必得其真,而兰亭必有其事。魏晋风姿,恐非唐人所可笼罩,然则亦无害于《兰亭序》诸本为学书津梁、法帖范本。世人学欧、学褚、学颜、学苏,皆可得成正果,学《兰亭》亦当作如是观。

款识:丙戌立夏,陈振濂跋。

钤印:颐斋心赏(朱文)。


图片

行书 泠风和泽联

131cm x23cm x2

释文:泠风送余善,和泽周新春。

款识:庚子岁庆,一木九石居,陈振濂敬贺

钤印:颐斋(朱文)、百铢楼(朱文)、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行书 忆饶宗颐社长

137cm x 31cm

释文:一灯孤接国称贤,人瑞百年立港湾。大匠治规空世纪,宗师领范示薪传。天人互益倡安顿,东学西行渐儒莲。才备九能惊欧亚,播芳六合映山川。忆饶宗颐社长。

款识:饶公谢世已六年,今为世界图纹与印记亚运会印谱策划。正:循其思想也。陈振濂。

钤印:振濂长寿(白文)



图片

行书 丹青之事

136 cm x 31cm

释文:丹青之事如翰墨之术,若以全国美展、书展,评委团一出,逐级淘汰又三五十人。评审众口难调,故画取工细,不重笔墨;书求法度,不究才逸,木偶土鸡中规矩而无生气。今多有怨作者无笔墨才情,殊不知当究评审机制之罪过也。

款识:陈振濂。

钤印:振濂长寿(白文)。


图片

行书 海边陌上联

120cm x18cm x2

释文:海边潮至庶徐徐闻乎,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款识:陈振濂。

钤印:肖形印(朱文)、陈振濂印(白文)、一木九石居(朱文)。


图片

行书 佳景雅怀联

137cmx19cm x2

释文:佳景天然满眼山川图画,雅怀自得四时风月楼台。

款识:陈振濂书于湖上孤山。

钤印: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行书 雨入水归联

127cm x23cm x2

释文: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现方圆。

款识:陈振濂书于西泠印社。

铃印:鄞州陈氏颐斋书画印(朱文)、振濂之印(白文)。


图片

行书 秘笈芝兰联 

131cm x23cm x2

释文:秘笈琅函备在藏室,芝兰玉树生于庭阶。

款识:颐斋,陈振濂。

钤印:振濂长寿(白文)。


图片

行书 龙跃潭深联

138 cm x22cm x2

释文:龙跃九霄云腾致雨,潭深千尺水石扬波。

款识:己亥夏荷月,陈振濂书

钤印:颐斋(朱文半通印)、颐斋(朱文)、振濂欢喜(白文)。


图片

行书 五柳三闾联

93cm x15cm x2

释文:五柳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三闯大夫胡为至于此乎。

款识:陈振濂。

铃印: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行书 《文心雕龙》言风骨

78cm x 59cm

释文:《文心雕龙》言风骨,颇可为书画论参酌之。曰:怊怅述情,必始于(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又言:风清骨峻,篇体光华。再言:蔚彼风力,严此骨鲠。综三句则风多落脚于情辞,骨取于体句之严整。盖言之风涉内容,骨关形式,今之书法内容无接阅读,而形式沿循乏力并风骨皆匮穷也。

款识:陈振濂。

钤印:振濂之印(白文)。


图片

行书 宋陆游《官居戏咏(其一)》

78 cm x 48cm

释文:万里飘然百折蓬(似断蓬),桐庐江上又秋风。判余牍尾栖鸦湿,衙退中庭(庭中)立雁空。灯火市楼知酒贱,歌呼村落(路)觉年丰。谁知太(言病)守无欢意,也与邦人一笑同。陆放翁时知严州。

款识:南宋诗坛放翁冠首,而其存世万余。有质亦有量,同时罕有比。陈振濂。

钤印:振濂长寿(白文)。


图片

行书 清朱彝尊《泰安道中晓雾》

69 cm x 54cm

释文:苦雾滴成雨,平林翳作峰。不知岩际寺,恰送马头钟。汶水已争渡,泰山犹未逢。忽惊初日跃,远近碧芙蓉。

款识:清朱彝尊《泰安道中晓雾》,清诗境界未出唐宋,竹垞一代圣手,亦平淡如是。陈振濂。

钤印:陈振濓印(白文)。


图片

行书 明项穆《书法雅言》节录

92 cm x 35cm

释文: 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中也者,无过不及是也;和也者,无乖无戾是也。方圆互成,正奇相济,偏有所著,即非中和。

款识:节录项穆《书法雅言》。陈振濂。

钤印: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行书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并记

尺寸:70.3cmx263cm

释文:东风夜放花干树。更吹落、星如雨。......(略)

款识:稼轩《青玉案·元夕》,清新酒脱而意趣迈。诗人情怀,更兼细微,可谓收放自如。予最喜辛词,盖在此也。丙成小雪前一日,陈振濂乘兴一挥。

铃印:西泠印社中人(朱文)、陈振濓印(白文)。



03


榜书巨制


图片


书家常态的艺术创作,多为案头小札或在一般尺幅(四尺、六尺)的媒材上书写,而“榜书巨制”板块的超大尺幅作品,涉及到对空间尺度的把握、笔墨挥洒的幅度、执笔运笔的力度乃至对字形的控制、章法构图位置的确定,其创作的难度系数大大增加。因此,这类作品完全可以被定义为非常态创作。有意识地书写大字——尤其是巨幅大屏式的大字书写,也是书家对既有固化书写习惯与能力的一种挑战。“榜书巨制”所凸现出的视觉冲击力、鲜活的图像性、空间架构的建筑美感、笔力千钧的效果、甚至墨花四溅的造型,都体现出了艺术家艺术创作时的自由发挥。


图片

行书 战国庄周《庄子·产物论》句

111.5cm x 161cm

释文: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

款识:《庄子》隽语。己丑八月,陈振濂草书。

钤印: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隶书 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句并记

225cm x38cm

释文:剪取吴淞半江水。

款识:杜甫妙句,出于常理,圣手也。己丑八月,陈振濂书。

钤印:陈振濂印(白文)、振濂之印(白文)。


图片

行书 宋苏轼《前赤壁赋》句并记

142cm x142cm

释文:渺苍(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

款识:东坡《前赤壁赋》妙句,当日诵三过。己丑夏,陈振濂草。

钤印: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行书 陈亮《祝英台近》

180 cm x 97cm

释文:驾扁舟,冲剧暑。干里江上去。夜宿晨兴,一一旧时路。百年望了旬头,被人馋破,故纸里、是争雄处。怎生诉。欲待细分疏,其如有凭据。包裹生鱼,活底怎遭遇。相逢酒何时,征衫容易,君去也、自家须住。(细下夺“与”字)

款识:陈同甫《祝英台近》,慷慨激越,令人忆及《中兴五论》奏章时,虽报国无门,不失壮阔。陈振濂。

钤印:颐斋(朱文)、一木九石居陈振濂得意之作(朱文)。


图片

行书 宋李清照《渔家傲》

302.2cm x 101.3cm

释文: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干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款识:李易安《渔家傲》。己丑元宵,陈振濂书。

钤印: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行书 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236cm x 316.6cm

释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略)

款识:陶渊明《桃花源记》,陈振濂夜读,时在一木九石居

钤印:振濂之印(白文)。


图片

草书 唐李白《将进酒》句并记

140.2cm x269cm

释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略)

款识:太白《将进酒》前半一逞豪气,足为天下才俊之士立一标杆。己丑元春,仿太白一逞翰墨挥酒之气。陈振濂草书。

钤印:陈振濂之印(白文)、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篆书 养拙

371cm x148cm

释文:养拙。

款识:晋潘安仁《闲居赋》有“养拙”之句,初甚不解。巧者须养习之,拙者天性也,与生俱来,何以养为。十数年后方悟其妙。庚寅八月昼寝乍起,陈振濂识于湖上一木九石居。

钤印: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篆书 飞羽觞

371cm x 148cm

释文:飞羽觞。

款识:飞羽觞,庚寅八月陈振濂篆

钤印:一木九石居(朱文)、陈振濓印(白文)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行书 抱月

371cm x148cm

释文:抱月。

款识:庚寅长夏书“抱月”二字消暑,陈振濂于湖上。

钤印:西泠印社中人(朱文)。


图片

篆书 水云涧

371cmx 148cm

释文:水云涧。

款识:庚寅八月陈振濂。

钤印:一木九石居(朱文)、陈振濂印(白文)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篆书 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371cm x148cmx2

释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款识: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庚寅夏八月秋暑,颐斋陈振濂作金文。

钤印:陈振濂颐斋印信长寿(白文)。


图片


草书 宋苏东坡《前赤壁赋》局部

570cm x210cm x35

释文:桂掉兮兰桨,击空明兮湖流光……(略)。

款识:东坡《前赤壁赋》千古名篇,少时日诵之。己丑十月把读得此,不知东方之既白,陈振濂。



04


古隶新韵


图片


在学习隶书的过程中,陈振濂曾一度在篆隶之间彷徨徘徊。在大量临习汉碑之外,他对于王福庵式的籀篆合体、陆维钊式的“蜾扁体”之类的隶书或曰“古隶”,一直有独特的情感偏向。多年的书写实践,使得“篆体隶笔”“笔换形移”“隶法草韵”理念逐渐固化为他对隶书的全面理解与诠释。“古隶新韵”板块展现的是其在探索篆隶结构的过程中,着重表现体势与笔势的动荡,进而凸显“韵致”的成果体现,以此入手书写汉隶,则汉隶字形中的长短、宽窄、方圆、折曲,皆足以有“韵”含于其中。作者希望通过不断地尝试,在邓石如、王福庵、吴昌硕等人古朴和工稳的风格之外,于“动”与“韵”上有所突破。


图片

隶书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句并记

尺寸:180cm x95cm

释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款识:《论语·雍也》。己丑春二月十五,得一日之暇,作六尺四屏篆隶,颇见酣畅之致,惜无丈二供我大笔挥洒也。陈振濂书于湖上颐斋。

钤印:西泠印社中人(朱文)、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隶书 明洪应明《菜根谭》句之二

180cm x95cm

释文: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款识:明洪应明《菜根谭》妙句。己丑春初,陈振濂书于湖上颐斋。

钤印:西泠印社中人(朱文)、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隶书 东汉班固《西都赋》句并记

180cm x 95cm

释文:扬乐和之声,作画一之歌。功德著乎祖宗,膏泽恰乎黎庶。

款识:班固《西都赋》。己丑二月读汉大赋得此稍见霸悍之气。颐斋陈振濂书于湖上一木九石居。

钤印:西泠印社中人(朱文)、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隶书 明洪应明《菜根谭》句之一

180cm x 95cm

释文: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明人隽语。

款识:《菜根谭》妙思。己丑六月杪,深圳返湖上。陈振濂书于一木九石居。

钤印:振濂(朱文)、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隶书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大同篇》句并记

178cm x96cm

释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款识:《礼运·大同篇》。己丑元春,以篆隶相间之形出以草法得此。陈振濂书于湖上一木九石居。

钤印:西泠印社中人(朱文)、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隶书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句并记

180cm x 95cm

释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荆公语。

款识: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予十年前大字书过。今再书之,拟之旧作,或厚实处略胜之。己丑二月十五,陈振濂书于湖上。

钤印:西泠印社中人(朱文)、陈振濂印(白文)。



05


书法记史


图片


古人的书法作品都是具有文辞阅读性的。但在当下的书法创作环境中,书法作品逐渐沦为简单的形式表达与技巧呈现,它的文献性与书写性几已丧失殆尽。事实上,我们应当重新提倡书法的文化内涵并挖掘书法的文史功能,让文字内容能够被“阅读”,起到“以书证史”的作用;而且还要让形式风格也能够被“阅读”,要不断地追问某一形式、技法、风格的来路与合理性,并借此帮助我们更理性地选择书法在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便是“书法记史”的功能。


图片

行书 予倡阅读书法

66cm x 83cm

释文:予倡“阅读书法”,初以文人札记随笔为之!继之以学术研究,以为尽得之矣。王辰正旦,忽悟尚有可拓之域,即以一年一月为期,作社会记事实录,“阅读书法”得此三类,鼎足而立,足知其绝非虚安之论矣。“大匠之门”展,二零一零年,文人札记式;“守望西泠”展,二零一一年,学术研究式;”,“王辰日知录”,二零一二年,社会纪事式。

款识:“阅读书法”有此三式,足可自立,然窃以为当有四式、五式、六式,生生不息,创新不止,斯得谓具时代价值者。壬辰正旦前夜,陈振濂自励。

钤印:颐斋(朱文)、一木九石居(朱文)。


图片

行书 呼吁文化立法

83cm x 70cm

释文:呼吁文化立法。两会期间,例多代表议案,予倡浙江当先行文化立法,以为全国先。盖建设文化强省,当以立法为前导。然遍观全国各省,尚无此认识,故吾浙先行,可为率先立一标杆垂范。其具体如次:一、文化产业推进方面;二、文化体制改革方面;三、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

款识:壬辰前夜,辛卯岁尾,陈振濂记。见《今日早报》一月十六日报导。

钤印:肖形印(朱文)、一木九石居(朱文)、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行书 文化要素与文化内涵

80cm x70cm

释文:文化要素与文化内涵。今日快餐时代,所热衷国学或中国文化,大率取其便捷浅显处入手,以实用为上,学者专家皆口言文化元素,以此为尚,殊不知此乃利用家言,于文化少虔敬之心。吾故曰:谈中国文化当自内涵切入,不可妄存侥幸投机之心,妄取利用矫饰之意也。

款识:王辰前夜,辛卯冬雨,陈振濂夜读。见《报刊文摘》一月四日报导。

钤印:古明州陈氏颐斋之印(朱文)、颐斋(白文)。


图片

行书 龙图腾

82cm x 67cm

释文:龙图腾。王辰龙年新正,举国欢庆,世本无龙,乃吾华夏数干年文明造就神龙,自民族图腾而进为皇权标志。世俗亦以十二生肖,以龙为最尊。故今岁必为生育高峰,人人皆欲得龙子龙孙矣。

款识:陈振濂记事。一月廿六日《钱江晚报》报导。

钤印:颐斋(白文)、一木九石居(朱文)。


图片

行书 清华简系年

69cm x 61cm

释文:清华简系年。报载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刊世,共收一百卅八支简,共甘三年,自西周初年至战国前期,所存史精实详尽,足证文献之失,可谓填补史学研究之空白。尤可贵者,对传世经典,如《左传》《国语》《史记》,亦有重大订正功用。李公学勤前辈,谓自西晋竹书记年以降,干七百年间隔,此为最重大秦前文献发现。据此再证古文《尚书》为后世所伪,宋人之疑不谬矣。清华简总数约二千五百支,整理研究,耗时当在十年以上。新世纪初学术,此或得谓大端者。

款识:壬辰岁前所得,陈振濂读于一木九石居。

见《新华每日电讯》一月五日报导。

钤印:古明州陈氏颐斋之印(朱文)、陈振濂印(白文)、陈(朱文)。


图片

行书 过大年

67cm x 71cm

款识:王辰正月初一,陈振濂记。见《浙江日报》一月廿三日,农历正月初一报导。《春秋梁传》:五穀皆熟为有年也。又五毂大熟为大有年。《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礼记·月令》:天子乃以元日祈于上帝。至辛亥革命后,民国官府采用公历,则以元旦称公历,而以春节称农历。陈振濂札记。

钤印:陈押(朱文)、颐斋作持(白文)、一木九石居(朱文)、古明州陈氏颐斋之印(朱文)、颐斋(白文)、一木九石居(朱文)。



图片


图片

行书 诚信度与公信力

77cm x25cm

释文:诚信度与公信力。社会屡现泛假心态。凡有不良事件,首指其假。有假医、假药、假食品,档案造假、论文造假乃至假冒伪劣产品、食品,致使人情关系渐成必须。盖人皆恐社会不诚信,故只能求助于人情关系也。吾故日:若以社会治理而言,首在打假,于个人则求诚信度,于社会则讲公信力。诚信指个人言行而言,公信力指权力运用而言,得此二者,方可论世。

款识:王辰春初,陈振濂记于湖上。见《报刊文摘》二月六日报导。

铃印:颐斋(白文)、陈(朱文)、斋作持(白文)。



图片

行书 匠人营国吴良镛

77cm x25cm

释文:匠人营国吴良镛。去岁中国科技最高奖由吴良镛院士获得。世人多关注其建筑学成就,殊未知吴翁乃一社会批评家,如城市建设长官意志、政绩意志作祟,城市规划重经济轻人文、重规模轻协调、重洋派轻特色云云,皆属一针见血之论。吴翁论城市运营者,当有诗人之情怀、旅行家之阅历、哲学家之思维、科学家之严谨、史学家之渊博、文士之情操,此或为吴翁自身写照耶?

款识:壬辰春,陈振濂记于湖上。见《报刊文摘》二月十七日报导。

钤印:古明州陈氏颐斋之印(朱文)、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行书 手艺中国

70cm x25cm

释文:手艺中国。民间手工艺作坊为文明承传之源,惜乎近世均重西方大工业机器生产,手工艺生产已成古董矣。故海德格尔曰:“现代化同时诸神隐退。”盖手工艺即“诸神”之一也,是故读《手艺中国》,深有感于百年前美国人有此先见,著书以存手工艺诸相,与此格物致知相比,“修齐治平”未免空疏甚矣。

款识:壬辰春,陈振濓记。见《杭州日报》四月十三日报导。

钤印:颐斋(朱文)、陈(朱文)。


图片

行书 不相信不敬畏

41cm x28cm

释文:贪腐、不公、潜规则,正使社会公序良俗滑坡,道德失范。跌倒老人不敢扶;幼儿被车碾压,十八旁观者不救;地沟油、毒大米、瘦肉精、毒牛奶、毒药胶囊;司法不公,贪腐者逍遥法外;民众不信任法律、不信任政府、不相信一切,随之对法规制度不敬畏。 倘不痛下决心,则后果不堪设想,心忧天下,此其首要也。

款识:王辰春,陈振濂记。见《浙江领导参考》四月二十三日报道。

钤印: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行书 大学房产商

35cm x16cm

释文:大学房产商。教育家办大学,然大学圈地造楼皆成高负债,乃至教育部须专题研究,化解高债务风险。校长皆成经营者,以至博士数量翻番,论文傲视世界。至若如何应对,则曰:提高学费,土地置换,鼓励高拨款。 吁唏!此非以学言商之谓耶?

款识:陈振濂读过。见《钱江晚报》二月二十二日报导。


图片

行书 徐半尺

35cm x 20cm

释文:徐半尺。徐邦达先生于昨日谢世。徐老乃西泠印社前辈,予有多次请益。其书画鉴定学派,多取历代著录,故称著录学派。然徐公鉴定经验丰厚,展画半尺,即知真伪。虽然,今日书画鉴定赝品泛滥,若无科技支撑,恐无法再现徐半尺风采矣。

款识:王辰,陈振濂记。见《钱江晚报》二月廿四日报导。钤印:陈振濂(白文)。


图片


行书 沪上名媛成人礼舞会

36cm x20cm

释文:沪上名媛成人礼舞会。一月七日,上海举办首届名嫒成人礼舞会,受邀者为十位英国名媛,(中国)台港两位,共百五十佳宾出席。上海引导时尚,无不染浓郁海派文化之韵,优雅之外,似多殖民租界气息。

款识:陈振濂记。见《参考消息》一月十日报导。

钤印:八思巴文字押印(朱文)。


图片

行书 微博

20cm x 35cm

释文:微博。微博初只为传播技术改革之一。然微博造就新闻传播主体由专业转向民间大众,遂成信息传播之一大革命,此可谓高科技改变世界之一例。然微博舆论场虽能左右时事风气,终须现实社会制度呼应,以为微博能改变一切,则过言矣。

款识:王辰春雪,陈振濂。见《报刊文摘》二月廿七日报导。

铃印:陈振濂(白文)。


图片

行书 加大教育投入

140cm x 24cm

款识:王辰辛卯之交,陈振濂感言。见《参考消息》一月一日报导。

铃印:陈(朱文)、古明州陈氏颐斋之印(朱文)、陈振濂印(白文)。

释文:加大教育投入。港报文章,中央政府将加大教育投入,二零一二年应占国内生产总值之百分之四。外界以为,此乃教育进一步发展之机。然今日教育,除总投入不足外,更在结构不均衡,即如高校经费投入颇多,而扩地造园建楼,几成产业,举债亦颇见无序。返观农村中小学,则步履艰难,无以为继。即有百分之四加入,倘不理顺结构,恐仍陷困境。前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布,然教育未患贫而患不均,以此论今日教育之弊,思过半矣。又论教育考试。高考制度改革遭遇社会诚信瓶颈。吾故知教育进步,非唯教育本身,乃全社会工程也。


图片

行书 弹花匠

36cm x 42cm

释文:弹花匠。少时忆沪上有弹花匠,走街串巷,凡人家有旧绵(棉)花胎者多年板结,即请为弹,松软如新。弹花匠手持一大木架,内装扯花机,简易油布棚下,以一机而令千万户破败黄斑之旧绵(棉)胎焕然一新,可谓造福干家万户、送温暖乎。闻古人云,弹花匠与补锅匠,均为三十六行中之最低者,今世事更替,家富民丰,昔日弹花匠已不可再见于里巷街陌之间矣。

款识:壬辰春雨,陈振濂书记。见《新华每日电讯》二月廿二日报导。

钤印:陈振濂(白文)、古明州陈氏颐斋之印(朱文)。


图片

行书 潮相声

39cm x67cm

释文:潮相声。相声不景气众所周知,一则哗众取宠,二则语言乏味,三则渐失幽默。近日小剧场相声稍振其气,更有“潮相声”贴近时代脉搏,均为八零后出演。举凡利比亚危机、日本核危险、油价上涨、房价、地沟油、乔布斯、野导游云云,社会热点皆入桥段,大受欢迎。以之拟书法,纯以唐诗宋词应世,岂可得乎?予以社会时事民生介入书法,正与之有异曲同工也。

款识:王辰春三月,陈振濂。见《钱江晚报》三月二十五日报导。

钤印:颐斋(朱文)、陈振濂印(白文)、肖形印(朱文)。


图片

行书 “蒲公英”十周年记

49 cm x 28cm

释文:《全国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十周年纪念文献汇编》三十余万言,今日最终检查校样,明日付印。“蒲公英”十年记史此之谓也,亦未知下一十年又得何种作为。行百里路半九十,蒲公英升级版再出发,正其时也。

款识:壬寅冬至夜,陈振濂。

钤印:陈振濂印(白文)。


图片

篆书 冻铁

143cm x 363cm

释文:冻铁。

款识:丁亥中秋后一日,陈振濂书于湖上颐斋。

钤印:陈振濂印(白文)。


···


图片


图片


图片

右一:杭州弘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宏、中间: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振濂、左一: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民间文艺研究中心主任史长虹



结      语


陈振濂在开幕式上讲到:“浙大给了我施展人生才华的机会,我在这里积累自己的智慧,这是我人生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他表示:“这批展览的作品是基于科研创新的理念,从我各个时期的重要展览中挑选出来的,横跨我成长的40年。这批作品,是时代对于我的恩惠,也是浙江大学对于我的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