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时间:2025-07-09 作者:点击: 次
点击上方“弘雅书房”→点击右上角“...”→设为★
设置星标后,再也不会错过每一期的精彩文章啦!
<02.>
大河之韵
黄河中下游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沿岸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本单元通过艺术作品展现黄河流域的人文景观,从民居建筑、水利工程到市井生活,揭示河流与文明的共生关系。
鲤鱼跃龙门
鲤鱼跃龙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典故。相传,在黄河的某处,有一道龙门(今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所在地区。一说,陕西韩城黄河龙门),能跃过此门的鲤鱼便能化为龙,腾飞九天。 科举制度推行后,鱼跃龙门被用来比喻科举中试,于是龙门在国人心里就有了神圣的地位。这个典故不仅展现了鲤鱼逆流而上、勇往直前的精神,更与黄河紧密相连,成为黄河文化中一抹亮丽的色彩。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浩荡的水势和奔腾不息的精神,与鲤鱼跃龙门的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内涵不谋而合。在黄河的滋养下,中华儿女传承着鲤鱼跃龙门的信念,不断奋斗,勇往直前,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因此,鲤鱼跃龙门不仅是一个动人的传说,更是黄河文化精神的生动体现。
名称:明代 佚名 青花鱼跃龙纹盘
作者:佚名(明)
创作时间:成化年间
尺寸:3.8x26.7x14.9 cm
材质:陶瓷
艺术时期: 明代
青花鱼跃龙纹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鲤鱼跃龙门化身成龙的场景,釉色清新,造型雅致。
名称:明代 佚名 玉鳌鱼花插
作者:佚名(明)
尺寸:高15.6cm,宽9.6cm
材质:矿物、玉石珠宝、玉石
收藏机构:台北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明代
鳌鱼,口微侈,腹部掏空。色青白,玉质晶莹润泽,为和阗玉料。玉匠巧妙运用黑料的部分雕琢鳌鱼的唇、齿、角、鳍及尾鳍,琢工细致,气势雄伟。鳌鱼的头上长角,腹前攀附一条蟠螭龙。鱼尾上翘,其下端则雕波涛纹,与水波纹的木座连成一气。据说鲤鱼奋力跃过湍急的黄河“龙门”即成鳌鱼,并将幻化成龙;“鱼跃龙门”具有踏入人生辉煌新阶段的吉祥寓意。观察鳌鱼四周及其胸前蟠龙的背脊皆有黑色边线,而鳌鱼嘴角的两条胡子却成色不均,显示这块玉籽料的表层原为一层黑玉,经玉匠巧妙安排雕刻而成。
名称:清代 佚名 青玉插屏
作者:佚名(清)
尺寸:高30.4cm,长57.5cm,厚5.5cm
材质:青玉
收藏机构:台北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清代
此为就玉石原形稍加琢磨而成的插屏,正面中间浮雕一庄院,并琢文“惠济祠”,旧运河河水环绕四周,上部为黄河,河上有帆船运行其间,下有一护城墙,横梗其间,另一面浮雕河水,上有船只,参差错落,行驶其中,上部有山石,屋宇排列其间。
<< 滑动查看
名称:清代 佚名 青玉插屏2
作者: 佚名(清)
尺寸:长18.9cm,宽9.7cm, 厚0.7cm
材质:青玉
收藏机构:台北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清代
玉质,青黄色,夹杂赭色、褐色及白色。插屏,长方板形,双面均以浅浮雕和阴线刻技法雕山水人物图,正面右上有黄钺敬书之御制诗一首,诗及纹饰皆在描绘黄河的恬静风光。此器于清宫中配有木座。
名称:清代 佚名 黄河兰州浮桥图横批
作者:佚名(清)
尺寸:120x213cm
材质:纸本设色
收藏机构:台北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清代
浮桥与出巡队伍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千余件古舆图之中,《黄河兰州浮桥图》属性较为特殊,按清宫造办处舆图房分类标准,既可入“舆地”类、“江河”类,也可入“名胜”类。
兰州城
十轮水车
本图卷首白色题签书《黄河兰州浮桥图——旧绘本》,纸本设色,横批装裱,采古地图惯用的俯视观点作图,由西向东俯看,方位上东下西,左北右南,虽题名为“黄河兰州浮桥图”,内容以黄河浮桥为中心,但反映清同治元至六年,兰州府城、皐兰县治一带的黄河两岸山川境色、建设民情,举凡兰州府城城垣形势、名山名刹、黄河水车、铁索浮桥、山峦形势、主要建筑以及市井人物等一一入画。绘者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致的笔法,具体而微地反映十九世纪中叶兰州府城一带黄河岸边的生活景象。
名称:兰州黄河大水车
作者:韩乐然
创作时间:1945年
尺寸:32.1cm×47.5cm
材质:纸本水彩
收藏机构:中国美术馆
艺术时期:近现代
图绘兰州地区黄河一景,占据画面大部分篇幅的是一水车,众人正在齐力将水车摇动,画面背景是沙漠与绿丛。与《黄河兰州浮桥图》中的水车相比,20世纪兰州的水车与清代的水车有众多相似之处。
名称:兰州黄河卖水者
作者:韩乐然
创作时间:1947年
尺寸:37.7cm×48.8cm
材质:纸本水彩
收藏机构:中国美术馆
艺术时期:近现代
图绘兰州黄河景色,河岸边,三人正在打水,准备挑去贩卖,画面中另有一骡子正在饮水,充满生活气息。
名称:清代 佚名 黄河督运图·奉旨荣任图卷
作者:佚名(清)
尺寸:100×670cm
材质:绢本设色
收藏机构:私人收藏
艺术时期:清代
《督运图》是清代十分流行的大型绘画长卷题材,属于纪实性历史画的范畴。同一题材的作品还有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潞河督运图》。按照当时的规定,官绘本舆图绝禁在原图上标注舆图名称、绘图人姓名及年代,因此,这幅《黄河督运图》也就既无作者与绘制年代,也无收藏印玺与题记。但据其画风可定为清代康乾年间作品。
这是一幅记录清朝康乾年间黄河漕运经济、商贸及民俗盛况的画作,风格写实细腻,极富生活气息。画卷的引首题书“黄河督运图·奉旨荣任图”。此卷分两段,首段以黄河景色为背景,画面细节如树枝、山石、人物、衣服等细节非常考究。体现了绘制者对于整体画面的把握,第二卷真实的反映了黄河督运及漕运总督上任这方面的状况。
首段主要是对于黄河河道的描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狭长的漕运河道,河流绘以双线,内绘水波和浪花,漕船扬帆其中,纤夫人众在奋力拉纤。河道两岸树木繁盛,田园、屋舍、商铺错落有致,随处可见的商贾、官吏、船工,一派繁忙景象。画中每个人物,都安排得疏密有致,恰到好处。神态动作刻画精细,漕运官员的悠闲与漕运苦力的辛苦对比鲜明。画面中央描绘当地官员在城门张灯结彩、翘首以待漕运总督的到来,通过对人物神态的细节刻画充分体现出来。体现出画家善于观察,以及细腻,精致的画面驾驭能力。
第二卷描绘漕运总督奉旨荣任的场景,采用鸟瞰式画法,图中山脉施青绿色,层恋迭障耸峙于氤氲的云雾之中,山体明暗相间,气象万千。总督漕运部院的两面杏黄大旗位于画面中心,漕运总督大人端坐在官衙之中,周围簇拥着官僚、执事,庭前按等级左右分列众多官员,还有低级的官员在分发标示,等候命令。还有浩浩荡荡的队伍在向中心处行进,反映了当时的宏大场面。
作为纪实类的作品《黄河督运图·奉旨荣任图》,就像一部生动的纪录片,形象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对于我们研究历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黄河督运图•奉旨荣任图》,秉承了《清明上河图》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从画法布局上来看,画家具有很强的驾驭能力。面对如此巨大的场景,层次感把握得恰如其分。从山石,树木、房屋、厅堂、船只到人物、服饰、轿舆、马匹、都栩栩如生。显示了画家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和深厚的功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名称:清代 叶欣 黄河晓渡图扇页
作者:叶欣
尺寸:18.5cmx54.3cm
材质:金笺墨笔
收藏机构:北京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清代
扇页有自题:“黄河晓渡。秋日为敬可道兄正。叶欣。”钤“叶”、“欣”联珠文印。
此幅表现的是黄河岸边民众生活的场景。图中远山仅以淡花青色一抹,没有勾画出山石的体积感及坚硬的质感;人物仅以精简的线条勾勒出大致的体态动势,面部的五官被略去;辽阔的水域,亦仅以轻柔的笔墨绘数条水纹,借以代表水势的走向。叶欣的山水画素以“工细幽淡”著称。本幅作品中,他没有表现黄河发水时浊浪滔天的一面,而是以简约的笔墨表现黄河风平浪静时的景致。借助黄河山水这一题材,作者表达了他于山水画创作上所追求的平淡天真的审美意境。
明代 潘季驯著 《河防一览》(十四卷)
明万历十九年刊本
潘季驯(公元1521~1595年),浙江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先后四次担任河漕总督,负责治理黄河、淮河、运河达27年之久。在明代276年间,黄河决口改道达465次之多,明中期以后,河患更为频繁,大运河受阻不通。隆庆、万历初年,黄河决口增加,当时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荐潘季驯任河槽总督,治理水患。他在长期治水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筑堤束水,以水攻沙”,“借河济运”,是他治水经验的总结。他著有《河防一览》一书,并为该书绘制了下方这幅《河防一览图卷》。图中对黄河、淮河、运河的险要地段用文字记录其灾害发生年代、治理过程、防范方法等,为后代治理河患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名称:明代 潘季驯 河防一览图卷(局部)
尺寸:45.3x1834cm
材质:绢本设色
收藏机构:中国国家博物馆
艺术时期:明代
《河防一览图》是明代著名的治河专家潘季驯组织编绘的。此图将黄河和运河并行绘制。所绘黄河,起自源头星宿海,直至云梯关入海。所绘大运河,北起北京,中与淮河、黄河交汇,从瓜洲过长江,经京口、苏州、嘉兴,达浙江省会杭州。沿岸两侧主要山川城镇均有注记;险要地段也一一注记发生水患的地点、年月日期和构筑堤、坝、闸和缕堤、遥堤、滚水坝等治理措施。在长期的治沙实践中,潘季驯总结前人对于黄河水沙关系的认识,提出了“筑近堤以束水攻沙,筑遥堤防洪水泛滥”以及“蓄清刷黄”的治河方针。所谓“筑近堤以束水攻沙,筑遥堤防洪水泛滥”,是将原来大大小小的黄河决口堵塞起来使黄河之水集中到黄河干流,然后在紧逼水滨的河道两岸修筑坚固的堤坝一近堤(缕堤),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水流的速度,利用急流来冲刷泥沙。与之配套,又在近堤之外各筑一道远堤(又称遥堤),防止近堤溃坝后造成洪水泛滥,达到“双保险”的效果。在某些特别险要的河段,还在近、远堤之外加筑“月堤”,以加固河坝。所谓“蓄清刷黄”,就是引清河(如淮河)之水来冲刷黄河泥沙。
上述两项河防措施,实现了黄河治水史上由“单纯治水”到“水沙并治”的一次飞跃。后来,潘季驯将自己的治水经验编绘成《河防一览图》卷,又以《河防一览图》为底本,木刻成册出版,为后人提供治理黄河的经验和借鉴。《河防一览图》是古代水利工程图绘杰作,系统描绘黄河堤防体系,兼具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
名称:黄河一角图轴
作者:黄宾虹
尺寸:110.5×51.55cm
材质:纸本墨笔
收藏机构:私人收藏
艺术时期:近现代
宾翁笔下的山水世界,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他笔下的山水并非简单地对自然景观的描摹,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达出一种宁静、悠远、深邃的意境,让观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山水之间的气息和韵律,进入到一个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画作中,群山巍峨,轮廓清晰,以墨色的浓淡表现出立体感。江面之上,几艘小船静泊,增添了几分悠然意境。其笔墨苍劲有力又不失细腻,展现出画家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很好地营造出了宁静悠远的山水氛围,让人不禁沉浸其中,感受这超脱尘世的自然之美。
款识:飞沙当白日,凝雾接黄昏。此薛能句也。兹写黄河一角,可以想象诗境。宾虹。
钤印:黄宾公。
出版著录:《黄宾虹书画选》P19,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