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遗看中国|西安鼓乐——唐宫雅韵 长安遗音

来源:发布时间:2025-06-23 作者:点击:



































西安鼓乐

唐宫雅韵

长安遗音


世界非遗看中国


西安鼓乐

2009





在华夏音乐的长河中,西安鼓乐宛如一颗夺目明珠。它萌蘖于隋唐,历经岁月沉淀,从宫廷流入民间,虽千年时光流转,却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奏响盛世之音。





NO.1

非遗名片



项目名称:西安鼓乐

项目类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列入年份:2009年

项目类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NO.2

项目介绍



西安鼓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民间大型鼓乐,因西安古称长安,故西安鼓乐又称“长安古乐”。西安鼓乐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被国际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



历史发展

西安鼓乐的起源可追溯至隋唐时期,唐代宫廷燕乐盛行,安史之乱期间,随着宫廷乐师的流亡,这种音乐流入民间并与地方音乐融合,孕育了西安鼓乐;20世纪20、30年代,西安鼓乐进入鼎盛阶段,形成了众多风格鲜明的乐社。近现代以来,在传承人及文化机构的努力下,西安鼓乐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窗口。



表演形式

坐乐

坐乐,演奏者围坐在方桌旁或殿堂前,以吹奏乐器与打击乐器配合表演。风格庄重典雅,常用于室内或庭院演奏,曲目结构复杂,规模宏大。

行乐

行乐,乐队在行进中演奏,节奏明快活泼,常用于民俗活动、节庆巡游等场景,乐器轻便易携,旋律简洁流畅。

乐队编制

乐队编制分为“俗派”“僧派”和“道派”,乐器包括鼓(如坐鼓、战鼓、乐鼓)、锣、钹等打击乐器,以及笛、笙、管等吹奏乐器,部分曲目还加入弦乐,展现出独特的“金石之音”。





NO.3

传承与发展


传承守护

文脉赓续

西安鼓乐保存了大量唐宋以来的音乐曲谱、演奏形式和乐器形制,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宗教史、社会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其曲目内容融合了诗词、历史、民俗等多元文化元素,是西安地域文化的“有声档案”。

乐韵流芳

坐乐的宏大严谨,行乐的灵动奔放,构建起独特的音乐美学体系。复杂精妙的套曲结构、丰富多变的器乐配合,将东方韵律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薪火相传

师徒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非遗进校园的实践课堂,让西安鼓乐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学习鼓乐演奏、解读古老乐谱,青少年得以触摸历史脉络,培育文化自信,延续民族艺术根脉。



创新发展

沉浸式演出

为推动西安鼓乐的传承创新发展,西安兵马俑、大唐不夜城等知名景区,打造了特色鼓乐主题演出,实景互动表演,结合灯光、舞美和唐代服饰,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古乐魅力。

跨界融合

艺术家尝试将鼓乐与现代舞台艺术结合,以灯光、舞美烘托古老乐音,吸引年轻观众;部分音乐人还将鼓乐节奏元素融入现代音乐创作,让千年鼓韵焕发新活力。

文旅融合产品

通过推出乐器模型盲盒,将鼓、笙、笛等西安鼓乐特色乐器制成精致小巧的模型、笔记用品等,融入独特的鼓乐文化知识,兼具实用与文化内涵。结合当下流行的“国潮”消费趋势,让西安鼓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进一步扩大其文化影响力。


NO.4

参观体验



东仓鼓乐社

东仓鼓乐社,古称敬禄仓鼓乐社,是西安鼓乐僧派嫡传。明清时为皇家粮仓所属官办鼓乐社,底蕴深厚。其乐曲丰富、风格庄重,乐器精良,演奏讲究。


城隍庙鼓乐社

西安城隍庙鼓乐社,是西安鼓乐道派代表,历史极为悠久。社址位于西安都城隍庙,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其乐曲、乐器与道教紧密相关,风格平和优雅、肃穆恬静。











西安鼓乐从历史深处走来,带着盛唐的气象、市井的烟火,在乐社的琴弦鼓点中坚守,在时代的浪潮中创新。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愿这古老旋律在新时代继续回响,穿越岁月风尘,让更多人聆听华夏文明的深沉脉动,守护这份永不褪色的民族音乐瑰宝。





内容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厅。

本文用于公益宣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完 —